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师的新要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体育教育不断的改革中,体育教学的内容、目标,教学时数、评价体系和内容标准,以及体育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明显的变化。因此,接踵而至就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体育教师要面对新的课程体系,采用怎样的手段与方法来应对新的体系,怎样才能有助于学校体育的进一步发展,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 体育教师 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079(2008)10-0043-01
1.引言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是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提高为目标,并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融合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并且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求。新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拓宽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5个学习领域。
新课程标准彻底的摒弃了以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那种“学科中心论”的教学模式,更加充分的体现教学中心是学生主体。同素质教育的理念一致的,即:将“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就学校体育目标而言,强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又必须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一教学理念和国际上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是一致的。
因此,研究和探索体育教师如何面对新课程,将有助于学校体育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突破竞技模式,强调身心自主活动,师生相互学习,共同创造和发展。本文以下四个方面阐述
2.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基础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也决定了本课程是学校教育中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主要途径。但是,这并不是说只要在学校中开设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保证了必要,自然能够达到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事实并非如此,就如上述事例所说我们的老师认真的上了体育课但他们只注重学生掌握动作技术要领,而没有真正体现“健康第一”的要求,要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我们就必须让学生的课程内容和结构方面在没有运动项目划分,而是以技能。认识,情感,行为等作为学生学习的依据。并且选取一些与体育有密切关系的教学内容。
3.激发学生兴趣,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兴趣是学习的初始动机,也是有效学习的保证。学生有兴趣参与的活动,一定要给予热情的支持和指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学生能否通过体育与健康的学习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兴趣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上述事例我们不难看到传统体育教育模式虽然也能完成教育的基本任务,但在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和活动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方面,却很难说有多少积极的作用。而国外先进教学经验就抓住了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教学内容会产生兴趣的诸多因素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方法的安排,都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十分关注学生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等,这是实现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从改变课堂结构入手,以形式多样的游戏,情节丰富的故事激发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将学会多种基本运动技能,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心情爱好,形成一定的运动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教师也积极参与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一起玩耍并给予纠正指导动作。学生们在虚幻情境的活动中,不仅心情愉快,而且身体各部分都得到健康的发展。大家都知道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也只有我们注意了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爱好上体育课,并积极主动参加到体育课中去,从而进一步大体育与健康和自己的生活、学习、将来工作联系起来,最终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4.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学校体育模式下我们的学生被视为“白纸”、“容器”,被视为有待完善的有机体-总之,就如上述事例所说的学生只是成人社会的附属,在教育过程中,他们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塑造和完善的对象,处于从属和被动的地位。他们只能按照老师的安排进行练习以掌握某种运动技能。由于不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恶和反感。就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和健康课程标准,要改变现状就我们可以学习上述别人的先进经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让学生自主的对动作技术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在通过自己的理解并模仿性练习,这样就真正发展了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愉快的过程进行体育训练,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就再不会感到“身顺心违”,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因此,我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构建课程体系的时候,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从有利于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出发,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意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地位。
5.注意个体差异,确保教学的全面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证适应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要每一个学生从学习中受益,除了上面几方面,其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要,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体育作为一种以技能学习为主的课程,学生学习的结果主要体现在学生体能、技能和运动行为的改变方面。虽然学生认真、主动地完成学习要求,学生在上述方面的状况会得到积极、有利全面发展的变化。但是,人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状况并不仅仅与其后台练习和发展有关,而且与其先天遗传有极大的关系。从健康的角度看,每个人的运动需求和运动表现都不尽相同。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从保证每个学生受益的方面出发,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并根据这种差异确定了学习目标和有弹性的学习内容,提出有益于学生发展的评价原则;在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等等方面,也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的乐趣,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
上述几个方面进行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体育教师不断充实、改进和创新。只有真正改变我们体育教学的现状,才能使学生在提高锻炼能力同时,促进他们自我运动的积极主动性和培养参加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并在建立终身体育兴趣的同时,才能理解安全健康和自主健康生活,塑造人格等方面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 季 浏 体育与健康
[2] 韩志刚 吕伯东《导教合一、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体育教学杂志 1999. 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健康标准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59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