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学语文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各方面。在教学中要把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作为教学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它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主动的、持久的知觉。观察比一般知觉有更深的理解性。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呢?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求知欲是观察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学生有了求知欲就会不满足已有的答案,就会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新事物。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我们认识事物,不仅要认识事物的表面,更主要的是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由表及里,由已知认识未知。在教学中,我们要把发展学生的思维力放在主导地位。要使学生形成一种凡事都要认真分析思考的习惯,多问几个为什么,于无疑处而质疑。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训练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更要注重概括能力的培养。诸如对段意的概括,对文章中心的总结都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概括能力训练的有效方式。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人的头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在人们从事学习,研究实践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有了想象,我们就不受当前刺激物的局限,既能想象过去的也能想象未来的,甚至还可以想象世界上还没有发现的事物。这样,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范围就扩大了。它给我们认识世界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有了想象,我们就能更深刻认识事物,反映事物,一切科学发明,都离不开想象。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按心理学的观点来看,知识是想象力得以发展的重要前提,知识面广泛,想象力就会丰富,在教学中,我们要教育学生博览群书,不仅要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要阅览课外书籍以丰富知识,扩大视野,其次我们还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想象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一切创造想象总是伴随着创造思维同时进行的,在教学中我们要用启发式、提问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随时注意调动启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处在积极思维主动探讨的心理状态中。一切文学作品,都是语文的艺术,它给读者带来的绝不是几个文字,而是一种图画,是一种系统,如果没有想象就不能达到对作品的理解,当然谈不上对其欣赏了。所以,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达到对文章的理解把握,必须随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只有学生的想象力提高,才能实现教学中教与学的转化,才能使学习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总之,语文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其功能是巨大的,多方面的,我们除了在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外,还应对学生进行信念理想人生价值等方面的教育,只有将各种因素综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在整体素质方面有所发展,在人生旅途中立于不败之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62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