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引导学生敲开课外阅读之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潘晓晴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学习过程中,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这充分说明了课外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一、改变观念,明确阅读意义
   对于课外阅读的意义,林语堂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说阅读可以“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不仅如此,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人格气质、审美修养和精神世界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课外阅读总量也做了明确的规定:在整个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首。在“教学建议”部分,再次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多种途径,营造书香氛围
   1.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有效的课外阅读离不开家长的支持,教师应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意义。改变部分家长的陈旧观念,取得家长的帮助,保证课外读物有来源,课外阅读有监督。有条件的家庭,提倡亲子阅读,这对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
   2.营造浓郁的教室读书氛围
   教室内张贴读书名言,布置班级图书角,图书来源一是学校图书馆里教育局颁发的四配套图书,二是学生家中藏书。同学之间可交换阅读书籍,提高读物利用率,减轻家长经济负担。教师每周推荐一本好书,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精心选择,开启阅读之门
   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现在的小学生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各种图书充斥着市场,鱼目混珠,良莠不齐。如果不加选择去读,不但会耗费学生大量精力,收效甚微,而且有时还有可能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荐了不少名家名篇,市教育局每学期都在各年级规定了必读书目。但仅有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选择时要把握“趣”“广”“适”的原则。
   四、教给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贝尔纳曾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妨碍才能的发挥。”读书亦如此。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指导学生去课外阅读,即“授人以渔”,才能提高阅读能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选读法
   选读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相关篇章或相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对个别总为作文不会开头而发愁的学生,就引导他们选读所订的《小学生优秀作文》,从若干篇习作的开头语中,进行模仿和借鉴。
   2.精读法
   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深思熟虑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途径。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并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五、组织活动,搭建阅读平台
   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的精妙词句,就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教师可采用“讲”“展”“赛”的方法,开展各项活动。“讲”即讲述,采用读书汇报会、故事会、阅读心得交流会等形式;“展”即展评,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册、手抄报等;“赛”即竞赛,采用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演讲比赛、古诗词诵读赛等形式。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以此通过语文活动来促进课外阅读。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读书节”“艺术节”等,每月评选出班级的“读书之星”“书香少年”,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的肯定、体会到的成就感,又进一步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他们会更热心地投入课外阅读中去,从而爱上阅读。
   (作者单位 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05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