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培养“操作素养”入手,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卞光海

   一节40分钟的信息技术课,学生多是在进行任务式学习,学生的操作规范很值得关注,它是有效课堂的前提,是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的保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操作素养,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呢?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一、操作素养培养常规化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学教师都知道,小学生对主科以外的任课教师及课堂往往“不放在眼里”。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再加上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理,看到好看的、好玩的东西总会按捺不住欣喜,会手舞足蹈,和同伴分享喜悦。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极大吸引力的学科,教师如果不对课堂加以规范,课堂纪律很有可能失控,到时可能连教学任务都无法顺利完成。
   二、操作素养培养科学化
   学习环境的创设可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部分。在“硬环境”上,网络教室都是一个小型的局域网,教师机上安装了网络教室管理软件,便于教师控制和管理学生,当出现有小学生不按课堂游戏规则出牌,教师就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调控课堂教学。同时我们把“广播教学”“留言板”变为学生展现自己的“舞台”,调用学生课堂制作的作品,或者把自己学习的情况在留言板上发表,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在“软环境”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采用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为“技术”找个“载体”,为学生创设一个“练兵”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自主创作,教师通过巡视不断地肯定、表扬、赞赏那些操作正确规范,作品精美,创作新颖的同学。
   三、重示范,多训练,要坚持
   养成就是训练,训练中非常重要的是示范。不仅要告诉学生怎样做,还要给他们做样子,给他们可学习的榜样。例如,要求学生上课铃响后排队进入机房,启动电脑,双手背后,静静地等老师上课。老师到机房也要先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学生看见了老师的做法,不用说,也会跟着一起做。这时,老师的一个动作比说教上百次、千次要强得多。单单提出要求,做出示范是不够的,还要进行训练。反复检查,如训练学生又快又静地启动计算机时,老师示范以后,反复地进行训练,个个过关。总之,养成就是训练,而且训练要持之以恒,反复抓,抓反复,它是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的保证。
   我们要在下节课的学生来时看到的是一个整洁的机房,看到的是电脑完好,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当然,我们必须认识到,教师的良好素养,规范的演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老师随便给文件取个名字之后,又随便放在一个文件夹里,就会把坏习惯传给学生,会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良好习惯可使人终身受益。中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机房上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爱护计算机设备,培养正确规范的操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指导策略.
   [2]马贵波.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J].中小学电教,2008(1):64.
   [3]郭荣强.优化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环境三步曲[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11):27-28.
   (作者单位 江苏省连云港市锦屏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05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