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数学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君武
目前,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以往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的教学模式已不太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求,随之而来的便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它的出现打破了封闭的教学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它以动态的、开放的、交互的新思维方式,有力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活动中既是教师教的手段,更是学生学习的工具。这一手段在不同的教师手中能发挥出不同的效果。现代教育技术固然重要,但我们也不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方式,两者应该相辅相承,有机结合,才能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
一、现代教育技术给教师提出了新要求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强调创新,强调对受教育对象创新素质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并不是通常所理解的灌输与管理,它的深层次涵义应该是发现、发掘和强化学生的创造潜力,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造就大批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必须具备创新素质和信息素养,因此,教师要利用好信息技术。首先,要具有创新精神;第二。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师要能根据教学需要制作课件,并能在教学中熟练运用;第三,教师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如: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新理念。以及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观念,而不是过去那种“填鸭式”教学。唯分数论的观念。
二、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开拓大空间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大大突破了学习对象和人的感觉本身的局限性,使课堂教学具有极丰富的表现力、情绪感染力和对心灵的震撼力。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从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实践活动中寻找切入点。创设具有丰富性、挑战性和开放性的教学环境,追求真实、互动,让数学课堂在生成中焕发生命的活力。
现代多媒体赋予了课堂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而课堂教学也完全因为多媒体辅助而变得异彩纷呈。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上课时的注意力不集中,对于抽象的事物很难理解。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它能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时间有一定的规律,每节课的新授部分必须保证在前25分钟内完成。教师这时就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适当的时候使用多媒体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数学广角》这一教学内容是关于排列组合的初步知识,这一知识很抽象,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难理解。为此,笔者创设了这一情景,以春节联欢会为主线,让学生去当主持人,模仿电视中的场景抽取幸运观众等,一环扣一环,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整节课学生之所以会如此地集中注意力去听讲,这功劳要归功于课件。这节课笔者制作了如下课件:多媒体屏幕跳出两个小朋友,然后说:“同学们,你们好!我是主持人朱晓军。”“同学们,你们好!我是主持人周小涛。”“今年的春节联欢会由我们俩主持,第一个节目是男女生小合唱,现在想从我们班里选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参加。各小组想一想如果让你当主持人的话,你会怎么安排呢?”班里学生兴奋极了,小组成员聚在一起讨论起来。然后笔者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每个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发言。在巩固练习部分,笔者又用课件出示了唐僧师徒4人图片,给学生介绍道:“唐僧师徒4人今天也来到了晚会现场,他们看到晚会这么精彩,想在这合影留念。如果唐僧想给他的3个徒弟照合影的话,试想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学生动起来了,有的小组成员用现场表演的方式加以解决,有的小组用图片代替来摆一摆……这时背景音乐――《西游记》主题曲响起,所有的学生学习兴趣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这节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们知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可我们不能一味地依赖多媒体。有的教师在一堂课上从头到尾给学生留下的只是短暂的回忆,学生对于一些过程的由来只能知其然;还有的教师纯粹以多媒体代替黑板与挂图。这一切都是不可取的。成功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应当始终将学生控制在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内涵的进一步展开上,使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鲜明的教学特性。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的交流搭建平台
小学生的认识水平较低,自控能力有限。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显得更加重要,教师要正确处理好“主导-主体”的关系。在课程改革后的今天,我们虽然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这并不意味着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反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当今新课程标准中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交流空间。多媒体技术由于能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够运用图、文、声、像对学生多种感官进行综合刺激。还能以超文本、超链接的方式组织、管理各种知识信息,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还有利于发展其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新课程下的新理念创建了新的教学模式,只有现代教育技术在其中适时、适当、适度地应用,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学习探索者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者,也才能使教师有更高层次的发展,使我们的课堂由“预设的课堂”变为“生成的课堂”,也使学生学到今后继续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所需的数学知识。
[编辑:昌曙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55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