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丽娟

  一、善于运用赞扬,做美的发现者
  班主任应恰当运用赞扬的教育艺术,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孟×是个无论何时都好说好动且活泼外向的女孩,偶尔有迟到、早退的现象,经常批评教育却不见效果。在选班干部时,她大胆地请求担任纪律委员。说心里话,我当时真想一口回绝,但看到她那认真、执着的眼神,我终于同意了。在管班级纪律时,却因为自己的众多缺点而不能服人。这时,我没有责备她,而是及时鼓励她负责任,尽到了纪律委员的职责,如果能再以身作则就更好了。听到我的夸奖,她涨红了脸……“老师,我知道了!”她的毛病渐渐地少了,而且学习也比以前努力了,在会计证考试中顺利通过。美国女企业家玛丽・凯因擅长用人之道而取得成功,她说:“即使是最普通、最一般的人,在他身上也能找到值得赞美的地方。”班主任也应努力去做一个美的发现者,只要留心,就会发现学生身上的美无处不在。
  二、讲求批评艺术,做到润物无声
  1. 无痕的批评。当年,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学校校长。一天,他看到一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遂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等候。陶行知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候,便掏出一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了。”男孩一惊,不敢抬头,接着陶行知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陶先生的四颗糖犹如“神丹妙药”,使批评获得了实效。他对学生的批评如同武林高手“踏雪无痕”,平静舒缓中显示出他的强大威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造成教育青少年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个年龄期的人,就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们的。”陶先生这种“无痕的批评”恰恰体现了这一教育思想。在无痕的批评中,学生理解了什么是尊重,体味了独立人格的尊贵和老师的拳拳之心。它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丢学生的面子,批评无痕,润物无声。虽然无痕却有着惊心的力量,于无声处听惊雷,在心与心愉悦和谐的感应中,学生醒悟了;在心与心的碰撞中学生的思想升华了,灵魂净化了。
  2. 批评要找准切入点。批评学生时,效果如何,不只决定于教师讲得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找准了“切入点”。切入点找准了,就会犹如庖丁解牛,得心应手。
  在一次早自习之前的晨扫中,我发现马×等几个学生心不在焉地扫地。一会儿她们过来跟我说出了昨晚的事:因为和制药班学生李×积怨已久,在晚检时又发生口角,李×要马×去自己的寝室理论。于是马×等三人气冲冲去了李×寝室,结果引起纠纷,发生了动手打人的事件。在跟我叙述时,找了很多“正确”的理由,强调是忍无可忍。看到她那激动的情绪,我知道直接批评她,一定听不进去,于是我说:“既然积怨已久,为何不早和老师说?即使这之前没和老师说,昨晚发生口角时,你找值班老师解决,会是什么结果呢……”她听着低下了头。看到她消除了抵触情绪,我说出了处理这个问题的可行方法,她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接下来,我又层层递进地说出此事的利害关系及她这样做所犯的几点错误,循序渐进,不断扩大战果。最后,双方家长到校,彼此承认错误,握手言和。可见,批评只有抓住学生最不能占理的“薄弱点”进行突破,然后乘胜追击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赞扬与批评和谐统一,有节有度
  作为班主任爱孩子就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对于有碍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不良习惯、错误言行应坚决地批评与制止。
  在一次唱红歌演练时我由于开会没有去,把学生委托给教歌的王老师,结果好多学生自由散漫,甚至在王老师的组织后,仍然有部分同学不守纪律。回到班里我狠狠地批评了几个不守纪律的孩子,指出他们的行为给班级抹了黑,特别是其中的一个班干部,我严厉地指出,在班级同学不能自觉遵守纪律的时候,他不仅没有制止,还参与其中,已经丧失了做班干部的资格。当时这名班干部十分沮丧,羞愧难当,我看时机成熟,又告诉他一个优秀的孩子不会不犯错误,但应勇于改正错误。希望他尽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自己抹去污点。经过我这样激励,这名同学在其后的几天中处处积极、突出,我就当着全班同学对他进行肯定和赞扬。我先是通过批评,使他有一种压力,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当他认真改正,表现好时,又在全班上表扬,使他感觉到自己的努力是有回报的,老师的确是在关注着他,让他有一种成就感,从而达到了较好效果。
  班主任工作十分繁琐复杂,富有挑战性。仅仅“赞扬和批评”就是一门永远探究不完的学问。但是,只要我们一心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批评时让学生体会到你望生成才的良苦用心和无奈,批评之后多关注,有节有度、适时地、和谐地赞扬和批评,一定能达到教育学生的最佳目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62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