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穆芳放
一、情境教学的含义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为了达到既定的教材目的,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引入或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引起学生情感的体验,激活其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实效。情境教学的模式是建立在情境、参与、体验、感悟、思考、引导等要素有机结合基础之上的高中历史教学创新型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开展情境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这门课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也会增强高中历史课教学的实效性,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课程中情境导入的准备及方法
1.情境导入的原则。
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集中学习注意力、唤起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方向、建立新旧知识联系,从而进入新知识学习的行为方式。教学是有方法的,但是没有固定的方法,也就是说只要是学生能接受的方法都可以运用到教学中来。导入内容应该把目的性、创新性、启发性、猎奇性、简练性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情境导入的方法。
(1)激情导入法。
即用语言、活动、影视、绘画等手段,设定一种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场景或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产生思维想象并初步了解新授知识的一种导入方法。激情导入可以使学生把死板的理论知识情境化,在情境中感受、体验和学习知识。运用激情导入要求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引导学生的感情。这里,教师需要从教学的内容出发,巧妙构思,创设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
(2)事例导入法。
即通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典型事例,如故事、童话、生活中的典型事例等,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其思维,引出新课程,使学生自觉地进入新知识学习的一种导入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学事例的选择要坚持准确性、思想性、典型性、启发性、趣味性、时代性等原则,选取的事例要生动形象,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当然,呈现事例不是目的,目的是借助事例引发学生的思考以导入新课,所以,在呈现事例的基础上一定要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由感性到理性去理解知识。
(3)衔接导入法。
即教师根据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交叉点,引导学生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以旧引新,使学生顺其自然地进入新知识学习状态的导入方法。高中历史课的衔接导入要求教师把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通过复习旧知识进入新课,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知识的兴趣,使其产生寻求新知识的愿望。既是衔接导入,“衔接”当然不可少,因此,可采用复习、设问等方法,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当然,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在哪里、怎么去衔接必须建立在教师对教材认真分析和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
(4)设疑导入法。
即通过设定引人思考、耐人寻味和有挑战性的问题,诱导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起学生联想、思考,使其产生对未知领域知识学习欲望的一种导入方法。高中历史课教学的设疑导入要针对课本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巧妙选择提问,使所设的疑问点有一定的难度,要使学生出现暂时的困惑状态。设疑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可由教师提问,也可由学生提问;可以直接提出问题,也可从侧面设疑。然后以疑激思,善问善导,使学生的思维尽快地活跃起来。所以,教师需要掌握一些提问的技巧和方法,去引导学生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小结
高中历史课是中学教育中重要的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在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会学生如何做人。随着新课改的推行,高中历史教材不仅对学生的培养目标、道德要求、法律和价值观念作了调整,符合当前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当今社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而且也对教师的课程理念、知识结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用创新的思维设计形式新颖、适合学生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以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L]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285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