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设地理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毕丽丽

  新课改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新课改要求教师既要做知识的传授者,又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以及课程实施的组织者、执行者、开发者和创造者。现在,如何让学生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思想转变,已成为新课改课堂教学的当务之急。西方教育家卡尔・罗述斯有一段名言发人深思:“凡是别人教给的东西,相对的都是无用的,对自己的行为极少或者根本没影响;能够影响一个人行为的知识,都是自己发现并化为自己拥有的知识。”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唤醒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参与其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直观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求知欲是一种心理现象,是理智情感的一种,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对缺乏可靠证据的怀疑,对未曾料想的现象出现的惊奇,对尚不理解的问题的探究,都是强烈求知欲的表现。在教学中,教师可用创造意境、制造悬念、开展直观教学活动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求索。如在讲授“热力环流”知识时,我就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先设计实验步骤:(1)在一个长方形玻璃缸(长100cm,宽30cm,高40cm)的两端分别放置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2)用平整的胶合板将玻璃缸上部的开口盖严;(3)在胶合板的一侧(装冰块的盆的上方)开一个小洞;(4)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种直观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轻松掌握抽象难懂的热力环流知识。
  
  二、营造和谐、愉悦的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课堂氛围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在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记忆牢固。课堂上能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为此,教师首先要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然地融进教学活动中;其次要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和教师之间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平等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如“黄赤交角”知识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讲课前,我先给学生讲了下面一则小幽默:某校某日上地理课,恰逢学校领导听课,教师指着置于讲桌上的地球仪,问一名学生:“地轴为什么是倾斜的?”学生答道:“不是我弄坏的。”教师微怒,又叫起一名学生问道:“地轴为什么是倾斜的?”学生赶紧答道:“我发誓不是我弄坏的,也不是他弄坏的。”教师愕然,这时参与听课的总务主任站起来解释说:“这个地球仪是我买的,当时时间紧,没来得及仔细挑选……”然后,我在学生的一片笑声中引入学习主题――“黄赤交角”,并进一步演示地球自转与公转,让学生观察分析由于该角的存在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这样,学生就掌握了四季变化、地球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等知识;营造了和谐、愉晚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利用故事,吸引学生主动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故事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讲“洋流”知识时,我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游客在英国海滩上捡到一只漂流瓶,内有一封信。按信封上的地址,此信被送到一位74岁的老太太手里。这位老太太读着信,声泪俱下。原来,此信是她56年前的恋人在军舰上写的,当时军舰在非洲西面的佛得角遇到猛烈的风暴。他怕再也见不到朝思暮想的恋人,于是给恋人写了一封信,并装入瓶内投入大海。不久,军舰沉没,他以身殉职,谁想此瓶竟漂流了56年。接着我引入学习主题――洋流及洋流的分布,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思考故事中现象产生的原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联系生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现在使用的高中地理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联系生活,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深深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知识,进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在讲“昼夜长短变化”知识时,我首先请同学们回忆:冬季与夏季昼夜长短有何不同?由于同学们对此都有切身体会,所以他们都能积极踊跃地参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287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