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雷艳丽
地理和地图的关系十分密切,这些图像直观、形象、生动,对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表象特征,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能起到文字无法替代的作用。实践证明,以地图为核心,以图释文、以图释疑、图文结合,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素质。关于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应用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精选教学挂图,根据不同地图作出不同解析
教学挂图是最重要、最常用的直观教具。地图具有一览性、地理方位性、抽象概括性和几何精确性等特点以及信息传输、信息负载、图形模拟、图形认识等基本功能,它不仅是地理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和表现形式,也是地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在地理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和使用地图,可以获得有关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联系、质量特征和数量差异、地理原理和地理成因、时间的延续和空间的动态变化等信息。教材中的插图大致可分为地理分布图、地理示意图、等值线图、柱状图、线状图和饼状图等。针对不同类型的插图应该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作出相应的解析。
1.地理分布图。在地理分布图中学生需要了解某地的地理位置、经纬网的大致范围以及国家、省区、城市、铁路、山脉、河流等主要地名及重要矿产、人口分布规律等。要找一个地名,可以先根据大的地理事物确定其大致范围,然后再记具体位置。如:要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重庆,最好首先熟记重庆的城市图例,然后根据重庆在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很快确定重庆在地图上的位置。
2.地理示意图。这种插图需仔细钻研,掌握判读的要领。先找到图所展示地理现象存在的前提条件,再根据图来思考分析该现象的成因。如: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中,时间是前提,结合地球运行的位置、太阳的位置,可以认识不同节气昼夜长短的变化。
3.等值线图。等值线图有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压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解析这类图首先应明白等值线的含义,再根据等值线的数值大小、疏密程度、排列方向、形状变化等,分析地理事物的变化形式及特点。如在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要能根据等高线的数字变化找到山顶的位置,并能判断出山坡哪面陡哪面缓。
4.柱状图。解析这类图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①看纵坐标和横坐标所反映的内容项目。②思考各项目之间的联系。③对柱值的高低进行分析。如看罗马气温降水图,纵坐标表示降水多少,横坐标表示月份,该图反映了罗马各月份的降水变化。从图中可看出,罗马冬季的12月、1月、2月降水较多,夏季6月、7月、8月则降水少,在此基础上可总结出罗马气候呈现出夏季少雨冬季多雨的特点。
5.线状图。解析这类图首先应明确横坐标与纵坐标所表示的内容,其次应思考横坐标与纵坐标所反映内容之间的关系,再分析曲线的变化过程。曲线斜率大的一段表示变化幅度大,曲线斜率小的一段表示变化幅度小。如在看“中国、美国、世界平均生产总值年增长率比较曲线图”时,不仅可以看出我国每年生产总值的增长状况,还可以对图中所反映的数据进行比较。. 6饼状图。解析饼状图首先要看图例或图中的文字说明,了解该图反映的是哪些地理项目。其次要将图中信息与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再次看图中比例的排序关系,并思考每一图例或主要图例所对应的地理项目。最后揭示图所反映的问题,做出科学的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二、巧用地理简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课程突出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对绘制地图技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地理教材中有许多精确度要求不高,但是很复杂的地图,如铁路、公路干线分布图以及河流流域水系图等。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精心设计和绘制地理简图帮助学生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用最简单的笔画在短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绘制出课堂教学所需要的示意图、简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沉闷单调的课堂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教师所要讲解的问题上。
三、把学生的生活、地理知识、地图结合起来开展教学
由于地理研究对象的时空界限广阔而深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教师应适时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阅读地图兴趣的问题,如在绪言课上笔者让学生们看地图册找出亚洲在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中国在亚洲的哪一部分、河南省在中国的什么位置等,并引导同学们结合地图设计出从兰州乘火车去北京旅游的具体线路。这样生动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地图的兴趣,也提高了他们阅读地图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郊游,观察山川地貌以获得直观的感性的地理认识,促使学生把地理事物和地图描述联系起来,让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地图对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用的,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有力工具,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得力助手。
四、动手动脑指图用图,构建学生头脑中的“地图”
以地图为核心,图文结合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指图回答为例,把书本知识一一落实在图上,做到图文结合,从而培养学生阅图、用图的能力。如讲《黄土高原》时,应充分利用中国地形图和政区图,首先引导学生在地形图上找出太行山、秦岭、长城和兰州市的位置,并在图上勾画出黄土高原的范围,然后对照政区图,明确黄土高原跨越的省区。这样,学生不仅很快就能归纳出黄土高原的范围、跨越的省区,还能轻松掌握教材知识的内在联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289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