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秋芍

  语言的感染力是历史教师的基本功之一,一位成功的历史教师往往得益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艺术。生动形象、优美而富有感情的语言,对学生有极强的感染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因此,善于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是历史教师教学的一条基本要求。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要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抑扬顿挫的语调
  语调的运用和把握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历史课内容丰富,如果语言没有起伏跌宕,再精彩的内容也会使学生昏昏欲睡。语调应有轻有重,重音可以起到警示作用,突出重点,引起学生的注意和重视;轻声可以起到相互连接,飞起跨越的作用。历史教师在讲授历史知识时哪些句子该用重音,哪些句子该用轻音,都要根据语法、内容和感情而定。例如,讲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时,应将重音落在“岛”字上,目的在于提醒学生:割让的只是“香港岛”而不是整个香港地区。
  二、富有情感的节奏
  历史教学语言应体现出语速有缓有急、语汇有疏有密、音调有高有低的特点,只要把握好这三点,就把握好了语言的节奏。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变化,随时调节语言的节奏,务必使声音跌宕起伏,语调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讲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革命斗争,不妨激昂慷慨,铿锵有力;讲奸臣当道、百姓遭殃,可以低沉凝重、唏嘘有声;叙述一段生动曲折的过程,要节拍分明,重音停顿要巧做安排。至于重要的概念、千古警句,可以一字一字吐给学生,如讲“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对于其中的关键词“基本结束”、“初步形成”等短语,都要一字不差地交代给学生。
  三、丰富多彩的词汇
  词汇的运用是对一个历史教师文化功底的考验。词汇丰富且运用得当,不仅有利于有声有色地描绘历史事实、讲清历史规律,而且也能使教学生动有趣,从而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师在讲授中国近代史时说:“中国,一个像太阳一样冉冉升起的东方国家,她历经了五千多年的沧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从商代甲骨文的成熟到清代《红楼梦》的出版,从汉武帝的称霸东方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我们伟大祖国的文治武功,在古代世界没有任何国家可以比拟。可是,到了清朝后期,闭关锁国一百多年的大清国门竟然被英国的大炮轻易轰开,一支支骁勇善战的八旗兵、绿营兵在英国洋枪队面前成了惊弓之鸟,一个曾产生过《孙子兵法》和成吉思汗的国家,在近百年时间里竟遭受被迫签订两百多个不平等条约的奇耻大辱。为什么会有这种愧对祖先的遗憾……”以上“冉冉升起”、“沧桑”、“辉煌灿烂”、“从……到……”、“文治武功”、“闭关锁国”、“轻易轰开”、“惊弓之鸟”、“称雄于世”等词汇的运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四、生动形象的描述
  历史课堂语言应当能够讲出色彩,讲出声响,讲出形象来。我们常说要把历史讲“活”,从语言要求上来讲,就是要把历史人物讲得栩栩如生,通过描述历史人物的行为、思想、外貌,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就是要把历史事件讲得活灵活现,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中著名的黄海战役时,教师先依据教材对海战过程做出相应的语言描述。随后,展示邓世昌遗像及“邓世昌和直冲敌舰的致远舰”的图像,并做出描述:“海面上,硝烟滚滚,炮弹横飞,清军将士为反抗外来侵略英勇奋战,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大海也为之颤抖。奋战中致远舰多次中弹,船身严重倾斜,弹药殆尽。为了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管带邓世昌毅然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吉野号’,以求同归于尽。同学们请看,那高昂的舰首,多像一把刺向侵略者胸膛的锋利宝剑!这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大无畏精神的具体表现,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抗战的坚强意志的象征!邓世昌、林永升等人虽然英勇牺牲了,但他们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形象将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去战斗!”
  五、现代流行语言的借用
  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尤其是古代史距离我们太遥远,如果单纯用过去的语言解释事物,不仅会让教师感到语言苍白无力,而且会让学生也觉得知识难以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适时借用现代流行语,往往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如讲恩格斯的早期革命活动时,可以这样提问:“恩格斯当工厂主的父亲不让其上大学,是不是想让他‘下海’当‘冒尖户’呢?”这样就把历史与时代新词联系在一起乐,新颖而有趣,能够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易中天教授的演讲之所以备受人们喜爱,一定程度上与其讲究语言艺术有关系,他常常借用现代流行语来形象地描述古人的言行。当然,借用现代流行语一定要选择健康积极向上的流行语,给学生以正面的教育与引导。
  六、肢体语言的妙用
  肢体语言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通过表情、手势、姿态、眼神等来传情达意。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肢体语言,可以有效强化口头语言的表达效果,突出教学重点。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体态语言的使用,使其与口语配合、互补,相得益彰。
  在诸多类型的肢体语言中,手势的运用尤其重要。教师要善于运用丰富的手势来掌控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讲与数字有关的历史知识时,教师可以辅以手指比划,在这种氛围之下学生也会跟着教师的手势积极思考。总之,教师应充分运用肢体语言,讲出情节,讲出气势,讲出精彩,讲出效果,以增强历史教学的感染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290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