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挫折心理分析与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阎莉莉
摘 要:近几年来,我国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要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呼声日益迫切而强烈。本文就此现象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从学校方面提出了教育的措施和耐挫能力培养的建议。
关键词:挫折心理 青少年学生 应对措施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受到过分的关爱,在学习上又得到过多的帮助。所以遇到困难很容易产生情绪低落、行为退缩的不良人格。
有些教育学家一直在呼吁给孩子们以“挫折教育”,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这时期的青少年学生身心成长速度很快,但是其心理成熟程度较之成年期仍有很大差距。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而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精心周到的教育。
一、什么是挫折
我们所说的挫折,是指人们为实现预定目标采取的行动受到阻碍而不能克服,所产生的一种紧张心理和情绪反应,它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青少年仍处在求知阶段,独立生存能力差,依赖心理强,情感脆弱,对于他们来说,挫折的打击若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会对其终身产生不良影响。
而对于耐挫能力较强的人来说,挫折有其积极的作用,它可以磨砺人的意志,使人在困境中受到考验,得到锻炼,从而增长人的聪明才智,激发人的进取精神。挫折又是一种挑战和考验。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超越自然的奇迹多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出现的。”
二、造成挫折的原因
身为教育工作者,以长期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我认为青少年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来自学校、社会和他们自身等方面。
(一)家庭原因和学校原因。
家庭原因是指家庭生活中意想不到的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学校因素是指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环境对学生成长造成的影响。
(二)生理原因。
生理原因是指个体因生理素质、体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上的缺陷所带来的限制,导致活动的失败或无法实现目标。
(三)学习上的紧张和压力。
初高中阶段,由于竞争更加激烈,考试、排名使得学生学习压力很大。这样,学生很容易出现神经系统过度疲劳而导致功能失调,会产生较严重的“挫折心理”。
(四)自我需要的急剧增加和心理年龄的滞后。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自我需要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日益深化的,刚进入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并不懂得如何实现被尊重和自我实现,所以一些在成人看来不是事情的事情,都会让他们承受不了。
三、应对挫折的方法
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关键在于如何应对挫折。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耐挫折能力呢?
(一)从青少年自身来说,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调适。
1.遇到挫折时应进行冷静分析,从客观、主观、目标、环境、条件等方面,找出受挫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2.要有一个辩证的挫折观,经常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要认识到正是挫折和教训才使我们变得聪明和成熟,正是失败本身才最终造就了成功。
3.向他人(朋友们)倾诉你遭受挫折时心中的不快以及今后的打算,改变内心的压抑状态,以求身心的轻松,从而让目光面向未来。
4.学会自我宽慰,能容忍挫折,要心怀坦荡,情绪乐观,发奋图强,满怀信心去争取成功。
5.补偿。原先的预期目标受挫,可以改行别的途径达到目标,或者改换新的目标,获得新的胜利,即“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是人的一种心理防卫机制。
6.升华。人在落难受挫之后奋发向上,将自己的情感和精力转移到有益的活动中去,使之升华到有益于社会的高度。这也是人的一种心理防卫机制。
7.应善于化压力为动力。遇到挫折和失败,会面临很大外在的心理压力,很多名人、伟人在挫折和失败面前,从不低头、气馁,而是善于化压力为动力,从逆境中奋起,他们的成功经历很值得我们大家去深思,去学习。
(二)从学校而言,应重视学生承受挫折能力的培养。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挫折的情境是很难避免的,经受挫折是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正常现象,人生的道路决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
2.鼓励学生不要害怕挫折。一定数量和一定强度的挫折能使人们增长知识才干,能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毅力,提高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要鼓励学生增强与挫折抗争的信心。
3.认真总结以往成功的经验。学生参加军训、野外旅行、社会公益劳动等都会取得一定的成效,应对这些活动进行分析研究,使其更进一步科学化和制度化。
4.进一步改革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和方法。目前,中小学领导和教师对学生安全十分重视,一般不让他们到艰苦的地方和险境去,更不敢放手让学生独立行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让学生多去锻炼。
5.改革家长包办孩子一切的教育方式。教育者必须做好家长的工作,转变家长过分“溺爱”孩子的观念,让家长参与到培养学生抗挫能力中,让孩子在家庭里学到基本的生存技能,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忍耐力,吃苦精神和抗挫能力。
6.给学生提供适度的挫折情境。今天的孩子,尤其是城里生活的孩子,很少经历艰苦生活的磨炼,为此,教育工作者可以适当地设置一些挫折情境磨炼学生,以锻炼学生的承受能力。
7.号召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每天下午安排一节全校性体育活动课。各种体育运动竞争激烈,对抗性强,它要求参与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韧的意志。
8.要多为学生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学生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中心。
9.对学生进行耐挫教育。进行耐挫教育,是培养学生耐挫能力的重要方面。我们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承芬.教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2.陈家麟.学校心理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
3.李丹.学校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4.许其瑞.中学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
5.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6.满品.挫折教育ABC理论与幼儿挫折教育【N】.光明日报.1994-11-13.
7.程祥.浅论挫折教育的现实意义【J】.沈阳师院学报.1997.(3).
8.孙文斌.重视挫折教育 增进心理健康【J】.中国高教研究.1999.(4).
9.宋中利.青少年挫折心理分析与教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2).
10.心理医生.重庆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353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