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手段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是新世纪推进语文教学现代化所必须充分利用的、十分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广大教师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开阔学习的视野,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又具有信息量大,传输快,清晰度高的特点,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用它来扩展知识,开阔视野,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不可否认,在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手段又具有一些不可抹杀的缺点和不足。下面笔者就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谈一些感受。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我们的高中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如《兰亭集序》、《项脊轩志》、《滕王阁序》、《阿房宫赋》、《荷塘月色》、《再别康桥》等等,对这些诗词文赋,要进行咀嚼鉴赏,品味其中的美,美的氛围和背景是不可少的。但传统的教学,只能在局部应用音乐来渲染,利用图像来显示,运用文字来诠释,不易把它们有机地结合,且费时费劲,收效甚微。而用网络多媒体手段,则可以下载适合的声音和图像,利用多媒体链接,就会让这种“美”意境全出。在“美”的氛围中更能体味文本的内涵和美。这是一种惬意的、赏心悦目的教学境界,一种教学艺术化和教学科学化完美结合的体验。在这种境界中,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怎么会不提高呢?学习语文的兴趣怎么会不增加呢?我在教学《再别康桥》时,从网上下载了一段朗读视频。伴随着轻音乐响起,视频图像上展现出小桥流水,微风拂柳,一个穿着西装,戴着眼镜,梳着分头的年轻人站在桥上,在小河边上矗立着一幢小楼,……。画面不断切换,在切换过程中,朗读也开始了。学生看着这画面,伴着轻音乐听着优美的朗读,他的兴趣怎么能不产生呢?他的注意力怎么能不集中呢?
二、利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这种新兴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往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的单调教学,将以往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演变成为以“机”为媒介的师生之间的传送与接受。在这场“人机对话”中,课堂的主人是“人”不是“机”。而这“人”恰恰是学生自己。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设计好的内容进行质疑、理解、把握。在这里,老师并不单单是一个多媒体机器的操作者,而是要处于驾驭“机”与“学生”的主导性地位。比如,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激发学生乐于写作。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许多学生怕写作文,上作文课总是敲额头、皱眉头、咬笔头,好半天也开不了头,即使写了也只是三言两语的来凑字数,且错字病句连篇。假如我们在教学中选用一些有利于作文教学的视听媒体来创设情景,强化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哪还有学生写不出作文吗?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兴趣,产生了写作欲望,这样才会用心去写作文,进而达到我们的课堂作文教学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手段给语文复习教学带来幸福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学生主要还是靠闭卷考试这一手段来检测学习成绩。这样,就要求老师在每一次大考小考前对学生进行大范围、大规模的辅导、复习。而这个大容量的复习内容往往会使老师都喘不过来气,更何况学生呢?具有储存功能的电脑在这个时候便成了我们老师的一个好帮手。例如:一学期的几次小练习之后,把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进行了整理、收集,存入电脑。然后利用电脑程序归纳、分类,储存起来,形成了一个特有的“错题集”型教学软件。我想这些自己制作的教学软件,至少有三个优点:一是节省了老师在复习教学期间去翻阅、收集原有资料的大量时间;二是比市场上购得的题库型教学资源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进行因材施教;三是对老师本身而言,也是一种很好的充电方式。这些教学软件复习符合人的记忆遗忘规律,将重现与反复识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最佳效果。
四、多媒体手段运用的一些不足
在多媒体教学被日渐认可的今天,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语文教师只是在单纯的使用多媒体,甚至有的学校强行规定“教师上公开课、观摩课时必须使用多媒体”,这样的多媒体手段运用就难免存在流于形式并误入歧途的可能。因此,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应注意以下三点:
1.新课程将语文学科特点定性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要重视语文课堂的人文教育。语文课堂教学无论采用何种形式,都不能偏离语文学科这一特点。定型的多媒体课件图像可能会剥夺学生理解文章内涵的权利,使学生失去了再创造的环境,学生很难再调动其自身知识储备去探究课文,故而也就不能产生情感共鸣,不能受到文字的熏陶。
2.就语文学科来说,不论理解成语言文字还是理解成语言文学,其文字始终是内容的载体;因此要重视语文的文本教育。离开了语言文字,语文教学也就不称其为语文教学,学习语文如果不用心去体味揣摩文字的内在涵义(也就是文字背后的东西)是不会有收益的。而当下的一些语文课件制作却像影视媒介一样,迎合当前社会大众文化消费快餐的追求,背离了语文学科教学的初衷和语文这一学科的本质,这种消极影响极大的削弱了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和对文本含义的探究。
3.素质教育要求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语文教育也要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每位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理解能力是不一样的,学生的审美观也就是有差别的,而多媒体课件呈现出来的图像和声音是唯一的,不可能符合所有学生的审美观点。一旦课件中出现了不适合一部分学生审美观点的现象,便有可能破坏文章给予这些学生的美感,从而导致这些学生对该文章失去本应有的兴趣和品味。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从实际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多媒体手段的优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发展思维,深化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真正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561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