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写作教学中学生感受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永奇
摘要:感受能力是一种潜在的写作能力,写作教学应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指导学生细心观察、体会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丰富情感;训练学生对生活的思辨能力。
关键词:写作教学 培养 学生 感受能力
写作教学就是要交给学生作文之道。而作文之道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各种体裁文章的写法;另一方面是怎样去获取写作素材。前者是写作的形式,后者是写作的内容。在写作教学中,学生对后者相对较难掌握。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已把某一文体或某一题目的写法给学生讲得非常透彻了,学生也似乎掌握了写法,可真正动手写作时,却感到没有东西可写,或者什么都写到文章里去,让人看了不知所云。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对生活缺乏一种良好的感受力。因此,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只教给学生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是不够的,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让学生能在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写出有真情实感、有见地的文章来。
文章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但社会生活是纷繁复杂的,我们写作时不能像照相一样对生活进行复制和翻版。感受,可以视之为作者对生活的艺术“发现”,可以说,感受是一种潜在的写作能力。
什么是感受呢?以心理学的观点解释,是指写作主体通过感觉和知觉从生活中摄取感性材料,在与感情的同化中产生一种相应的心理体验。对此,王蒙先生曾作过形象的说明:“一个指的是感觉,对于生活有非常敏锐的非常丰富的感觉;一个是指感情,对生活有火热的感情。感觉,包括人的身体和五官从客观世界得到的信息和反应。感情则是把这些反应统一起来的情绪。”由此可见,感受包括感觉和感情。感觉是感受的先决条件,而感情则是使感觉深化的必要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感受能力人人皆有,但程度上有所不同。一个写作上的有心人,总是善于从大千世界的平凡和不平凡的事物中,捕捉那些真实新鲜的感觉,感受某些独特深刻的东西,从而进入写作的佳境。例如,人人都见过皓月中天的夜景,却只有李白才吟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绝句。杜甫有“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陈毅有“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这也是诗人们有了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才写出了这样的名句。
在写作教学中,不能只是作文章形式写法上的讲解,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更要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培养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深入到内心体验,用自己整个身心拥抱生活,洗礼生活,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生活中由“观”所得引发“感”,写出有自己独特感受的好文章来。
那么,怎样才能获得对生活的感受呢?其来自写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以及所产生的感情。不少的写作大家,都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生活产生了丰富的感情。从而形成独特的感受,才写出感人肺腑的好作品来的。
只有对生活产生了感情,才会形成独特的感受,如果我们在写作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这样的感情,学生对生活也会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的。例如:一个中学生在分班时,被分进了“快班”,在常人心里,这是令人高兴的,这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大胆地向人袒露了心胸。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我觉得,仿佛不是我进入了快班,而是原先的班级把我分了出来,我不但没有得到原先想象的进入快班的那种欣喜,相反,我像丢失了什么似的。”写出了这位中学生对原班的深厚感情,写出了离开它后的那种孤独和失落的独特感受,因此写出来的文章血肉丰满。
由此可知,写作者只有以饱满的热情去观察生活,才能产生独特而深刻的感受。只有有了强烈的感受力,才能在生活中发现可写的东西,写出的文章才会有真情实感。因此,我们在写作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感受力的培养和训练。那么怎样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感受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体会生活
我们在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时,不仅要学生进入真境,“身入”事物,而且要“心入”事物。古人曾说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世间的万事万物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有真正的收获。因此,我们指导学生观察事物,不要一掠而过,走马看花,要在诸事物中集中于一、二仔细观察,仔细品尝,使心入其中。如何定向于一、二事物,要从学生的个体实际出发,调动他们的心理储存,触发他们见境之情,瞻物之意,睹人之思,细心体会、捕捉那些人人眼中所有,而人人笔下所无的写作材料,再将其注入感情,那写作者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就会流露于笔端。
学生细心地观察体会生活,所以获得了别人所没有的感受,发现了生活中可写的东西,写出来的文章是多么的清新而又富有感情。
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丰富感情
感受能力强弱与感情的强弱的关系是密不可分、消长同步的。“繁采寡情,味之必厌”,就能体会到生活更广更深的内容,形成写作者独特的感受。就如我国古典诗词中,雨和愁总是结下了不解之缘,但在杜甫的《春夜喜雨》却是一片喜悦明快的心境,全然没有凄凉气息和感伤味道。这是因为杜甫有一股热爱生活的独特感情,因此他能在前人写透了的“雨”中,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所以,我们在写作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以满腔的热情去拥抱生活,学生才能认真去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事物,在生活中找到可写的东西,能从小草中感受到顽强的生命力,从人民平凡的劳动中看到伟大的精神,从普遍的事物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这样,学生才会获得属于自己的感受,取得真实的写作材料,写出有自己独特见解的文章来。
三、训练学生对生活的思辨能力
人对生活的体会,始于感觉。从某种意义上说,感觉如同矿山挖出的矿石,需要在感情中熔炼,还需要在理性的铁砧上锻打。感受加感情形成了感觉。社会生活总是以某种形式来表现的,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用慧眼深入到事物的深层,这“慧眼”就是学生的思辨能力,以自己的思辨能力去思考生活。我们在具体操作时,对生活中的某一事物,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找出它的特点来,并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能力去寻找,老师不能包办代替。这样训练多了,学生就会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分辨出生活的现象和本质,平凡事物中的不平凡,学生就会形成理性的感受,恨得分明,爱得真切。这样学生从生活中写出的文章来,才能显示出高雅的情趣和勃勃的生机。
由上述可见,只要我们在写作教学中重视学生感受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感受能力,他们就能从生活中发人之所未见,感人之所不能感,就能从作文时“无话可说”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就会由怕写文章变为爱写文章,而且还能写出有自己独特感受的文章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617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