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不学礼,无以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 苑

  孔子曾经以“不学礼,无以立”教导他的儿子。“礼”是什么?“礼”不是简单的礼节礼貌之事,孔子认为“礼”是“周公之典”,是具体的典章制度。面对春秋时代周礼的全线崩溃、社会的动荡不安,孔子关于“克己复礼”的呼声应时而起。
  
  一、 “礼乐”的内涵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从以上《论语》选段可以看出孔子对周代文化的推崇和向往。周代是“礼乐”的盛行时期,孔子在春秋时期呼唤周代文化,说明现实缺乏但需要这样的文化,表达了对春秋时期社会“礼崩乐坏”的感叹。所以孔子提及季氏用八佾在庭院中奏乐舞蹈时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既表达了对“礼”的捍卫,更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制度和社会现状的悲叹。
  “礼”就是恭敬辞让,是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礼节仪式。具体到国家,便是“君臣”之礼;具体到家庭,就是“孝悌”之节。
  “乐”是“礼”的特殊表现形态。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韶》是歌颂先王德行的古乐,孔子闻《韶》,兴奋到如痴如醉的地步,是因为他感受到《韶》乐达到的“尽善”与“尽美”的统一。
  在孔子看来,“礼乐”的规范是维护社会群体的秩序与和谐不可或缺的条件,儒家以之修身养性,协调社会关系。周代尚文,即人文文化,它沿袭了原始氏族社会内部的民主性和仁爱精神,这种美善统一的礼乐文化就是春秋时期所缺失的规范秩序。
  
  二、“礼乐”与“仁”的关系
  首先,“礼”是“仁”的外在形式,“仁”是“礼”的内容和根本。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送人以玉帛,是“礼”;发之以钟鼓,是“乐”;行之以常事,是“孝”。这些是为了表现尊敬之心、和气之心与敬爱和悦之心。所以“礼”可以具体表现为行事形式或器物,但其内容是行礼之人的真实情感。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就根本谈不上礼、乐的问题。
  其次,重“礼”是为了实现“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认为,每个人都应自觉而自愿、自主而自动地实践“礼”,从而达到“仁”的境界。
  
  三、“克己复礼”的社会意义
  在孔子看来,春秋时期是“礼制社会”的丧失时期。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孔子借礼器抒发感慨,表达了对春秋时期“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悲愤之情。孔子认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如果是“自诸侯出”“自大夫出”“陪臣执国命”,那么只有一个结果――亡国。所以孔子为政,必先“正名”,即纠正与礼乐制度的规定相违背的各种名分。“正名”是为了“明礼”,“明礼”是为了维护等级制度,从而结束春秋诸侯代天子征伐、五霸混战的局面,实现周代以来的礼乐社会。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孔子强调,不仅为政治国需要明礼,家族内部也需要讲求礼节仪式。《中庸》中提到人际关系包括了“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从国家到家庭都应强调秩序的重要性。《孝经》认为孝敬父母是小孝,大者是大孝于天下,视天下的百姓如自己的父母一样,这是中国政治哲学的大原则。所以先“父父子子”,才能“君君臣臣”,从“君”到“子”,每个人对维护“礼乐”制度都负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这样才能实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和谐社会。
  “礼乐”观念传承了几千年,蕴涵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情怀,是一笔精神财富。随着时代、社会的变迁,人们对“礼乐”观念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在现代社会,人们面对的各类诱惑越来越多,呼吁“克己复礼”,以国家法律、社会规范约束自己,以道德品质规范自身,坚守高尚的行为、情感与人格十分必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随着人生经历的磨砺,越来越圆润饱满,方正地实现自己的追求,实现国家的和谐。
  
  【牛刀小试】
  阅读以下《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1) 从以上内容来看,孔子所言“礼”的本质内容是什么?(10字以内)
  (2) 你认为在现代社会,“礼”还有没有存在价值?请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你的观点及理由。
  
  【参考答案】
  1. 等级制度(或尊卑秩序)。
  2. (示例)正面观点:“礼”在现代社会中拥有毋庸置疑的巨大价值,因为“礼”是社会道德的外在表现,是人们普遍遵从的社会规范。有了“礼”大家才能各司其职、各乐其业,才能使各种竞争处于有序状态。假如社会无“礼”,人人各行其是,生活秩序就无从保障,社会稳定的基础将被动摇。由此可见,“礼”在现代社会中对促进和谐有重要作用,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传统文化。
  反面观点:“礼”在现代社会已丧失其基本价值。“礼”的核心观念是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尊卑秩序和等级制度,这一观念完全违背了现代社会的民主、法制思想。假如我们还处处以“礼”来制约自己的行为,指导自己的实践,势必会限制自身的个性发展,僵化思想。所以,“礼”应该是现代社会摒弃的对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746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