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析优劣适时指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红平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墙壁上,一只虫子在艰难地往上爬,爬到了一半,忽然又跌落了下来。这是它又一次失败的记录。然而,过了一会儿,它又沿着墙根,一点一点往上爬。
第一个人注视着这只虫子,感叹地说:“一只小小的虫子,这样地执著、顽强,失败了,不屈服;跌倒了,从头干,真是百折不回啊!”
第二个人凝视它,禁不住感慨说:“这样盲目地爬行,什么时候才能爬到墙头呢?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方向,它就能很容易地爬上去;可是它就是不愿反省,不肯变通,唉,可悲的虫子!”
第三个人询问智者:“观察同一只虫子,两个人的见解和判断截然相反。可敬的智者,请您说说,他们哪一个对呢?”
智者回答:“两个人都对。”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学生习作一】主要问题:论述不够深入
在变通中执著
一台机器由多个部件组成,各部件的相互协调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若缺少部件,机器就有可能无法工作,同样离开机器来看部件,它们也就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机器与部件相辅相成,正如执著与变通,我们一方面需要执著的精神,在坚持不懈中收获成功;但是在变通中执著,也许你就能更好地看到彼岸的草丰水美、风细柳斜。
在墙壁上,一只虫子在艰难地往上爬,爬到了一半却跌落下来,这是它又一次的失败记录。然而,过了一会,它又沿着墙根一点一点往上爬。对此,有人认为这是一只执著顽强的虫子,面对屡次失败能够绝不屈服;有人认为这是一只盲目不知变通的虫子,在经过多次失败后不愿反省,不肯变通。细细想来,这两种说法谁也没错。在虫子的身上,我们既应看到它奋进的执著,有志者事竟成,虫子在执著奋进的过程中凸显了生命价值,让人肃然起敬。但是我们也不可否认它的盲目与不知变通,不知变通的执著让转个弯就能得到的成功随即溜走。
水滴的执著最终穿透了坚硬的磐石,雄鹰的执著让它成为搏击长空的强者,梅花的执著让它成为花中君子、傲放寒冬,这都是坚守执著换来的成功。但更多时候,单凭一腔热血和一份执著是无法成功,也是让人遗憾和悲哀的。正如格林兄弟永远无法找出那些传说和人类发展史的关系,他们的作品本身只是适合儿童阅读的童话;王安石的新法运动,有很多人提出了异议,可他却不加变通一味激进,结果只能失败。这个时候,让思维适时转个弯,在执著中变通,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们需要执著,但一味地执著就会演变成固执,固执只会让人做更多的无用功,降低生命机械的输出功率。就像那只虫子,只要它稍稍改变前进的方向,就能很容易地爬上去,节省不少的力气和时间。因此,在执著中我们需要有所变通,变通方能使执著的道路更平坦明朗,降低因一味执著走进死胡同的概率。壁虎绝路时自断尾巴求生,是一种无师自通;水流更改方向汇聚成海,是障碍中求变通。在人类社会中,屈原固然以执著诠释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爱因斯坦更因为拥有变通而成为科学界的巨擘。
总之,执著是我们学习工作中应该具备的可贵品质,而在变通中执著则更体现人类生存的智慧。诚如智者所言:他们都是对的。
模拟评分:内容22分+表达21分+发展7分=50分
打分理由
该文从机器的运转入手,指出“应在执著中变通”。行文先从虫子的行为得出虫子的坚守固然凸显生命价值,却也不可否认它的盲目与不知变通。然后用格林兄弟、王安石的例子以及壁虎、水流、屈原、爱因斯坦等事例,说明应在执著中变通,审题相当到位,切合这则材料的中心角度―执著与变通。作者能从不同层面递进式地论述在变通中执著,内容相对充实。故此在内容上本文模拟得分22分。
采用议论文的方式,文体鲜明。结构层层深入,具有较强逻辑性。但是,缺少强有力的事例佐证,举例很多但说服力不强。语言表达流畅,能运用整句进行论证,相对弥补了论据不足的缺点。所以在表达上模拟得分21分。
立意准确,语言表达流畅、较有文采,故发展等级分为7分。
修改建议
本文主要缺点在于分析不够深入,流于表面。如果能在“不知变通的执著让转个弯就能得到的成功随即溜走”“坚守执著固然能换来成功,但单凭一腔热血和一份执著无法完成”“一味地执著就会演变成固执”等阐述之后,再安排一段文字进行深入分析,充分揭示为何既要“执著”,又要“变通”,并简要点明怎样妥善把握“执著”与“变通”的理性尺度。这样不但可以收拢全篇,铸成“豹尾”;而且还能彰显思辨能力,深化文章主旨。
【学生习作二】主要问题:审题不清
智者的回答
人生像什么?有人说人生是一场跌宕起伏的情感剧,有人说人生像一首意蕴丰富的哲理诗,我却说人生像一杯香醇的卡布其诺。而对于这些迥异的回答,谁又能评论谁是谁非呢?因为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曾有人说过,人是天生尤物。他有别于其他动物的最特别之处是能够思考,而每一个人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角度又不尽相同,所以往往形成不同的解答。面对小虫一次次地失败,但仍顽强选择继续攀爬,有人认为是执著不懈,有人却认为是不知变通,面对困惑,“智者”不愧是智者,他用“两个人都对”,告诉我们同一问题不妨百家争鸣,各抒己见。“一把钥匙只能开启一把锁”固然言之有理,但大千世界,万紫千红更是春。
春秋战国,诸侯纷争,社会动荡,面对这一局势诸子百家周游列国,为诸侯出谋划策,提出了精彩纷呈、丰富多样的见解。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家的“无为而治”,墨家的“兼爱”思想,法家的“法治”思想,在今天依然光芒闪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试想,如果大家都是言论统一看法一致,何来诸子观点鲜明、言辞犀利、感情充沛、表达方式灵活多样的文学作品呢?又何来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空前繁荣局面呢?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大自然中每一事物都是如此,如果欣赏的角度和处身的位置各异,产生的见解也必然不同。同是咏蝉,虞世南说蝉“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借蝉咏怀,表明自己立身高洁,不需任何凭借,自会扬名立万;而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却说“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借蝉唱出了一曲忧愤深广的人生悲歌,抒写了自己蒙受诬陷、有翅难飞、有口难诉的痛苦之情,表露了诗人无以复加的悲愤。正因为诗人的不同诠释,才让我们欣赏到文学之妙诗歌含义之丰。孔子有门人三千,有名的就有七十二人,如果孔子要求他们将言论思想统一起来,我想《论语》也就未必有今天这么深远的影响。
不同的音符方能谱写美妙的乐曲,参差的舞步才能构成优美的舞姿,错落有致的画笔描绘出美丽的画卷,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社会大家庭。生活其间,有人执著,有人变通,有人请教……步调的不一致才产生了世界的精彩。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两片叶子,当然也不可能有一模一样的回答。“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又何妨呢?
模拟评分:内容16分+表达20分+发展7分=43分
打分理由
本文采用一般议论文的形式,从不同的人对待虫子的不同态度入手,概括出同一问题,要允许人们有不同的见解,即文中所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看似也有道理,实则对材料缺乏全面观照,对智者所言“两个人都对”这句话理解偏了。本文的角度只能说是一个次要角度,在内容上只能归入第一类以下评分。当然本文内容相对充实,例证也比较丰富,能够通过“百家争鸣”“咏蝉”等例证详尽证明自己的观点,故此本项模拟得分16分。
总体上有着极强的文体意识,能够紧紧围绕中心展开论述,结构采用“引―析―议―结”的方式展开,显得较为严谨。语言表达老练,但个别用语显得较为拗口。在表达分中模拟得分20分。
内容较为丰富,从咏蝉诗的分析中也可以看出该生有一定的文学素养。语言较有文采,故此发展等级中模拟得分7分。
修改建议
这篇文章的主要问题在于审题。新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最大区别,就是在审题中提升了要求。面对同样的虫子,第一个人看到了它的伟大:执著、百折不回;第二个人看到了它的可悲:不知反省和变通。值得关注的是针对两者的判断和回答,智者说“两个人都对”,这显然是材料关键。仔细思索智者赞同的原因,不难得出“对待人生既需要执著精神,也需要适时变通”的结论。如果能从“执著”与“变通”出发,都可以划入“符合题意”这一层级的,否则,即使文字表达再好也难掩立意上的失误。
【学生习作三】主要问题:文体不明
择时变换
一粒种子安睡在黑暗中,它等待,它等待……在春风吹绿江畔的瞬间,种子毅然选择破土而出,闻着生命的芬芳进行生命的洗礼。于是,大地上又谱写出了一曲“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传奇!
与这粒种子的选择有所不同,那只虫子只是盲目地爬行,徘徊在离墙头咫尺的地方。或许,心中有个信念在鞭策着它前进,但背离目的地的那份执著,带给它的仅仅是一次一次从天堂坠入地狱的深深痛苦。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得像这只虫子一样拥有一颗顽强拼搏的心,但是更要领悟到择时变换的重要性。因为启航途中遇到的风浪总是需要掌舵者随时更换行驶方向。这一点,母亲给了我很深的启发。
冬日午后,太阳绽放了久违的笑脸。一个人贪婪地享受着阳光的温情,好不惬意。树枝头那几片坚强的残叶终于还是抵挡不住生命的轮回,在树边盘旋几次后,不得不去完成它“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使命。的确,我认为这也是它最好的归宿。
静静的思索被迎面而来的哼歌声所“烦扰”,原来,是父亲在锯树,嘴里还不停地蹦出几句小调来。
分针仍旧在急速前行中,而哼歌声却逐渐减弱,直至消失,消失……我蓦地抬头,发现豆大的汗珠在父亲脸上直淌。要锯倒这棵大树,着实很费力。忽然,母亲也进入我的视线中。她快步走到父亲面前问:“你干了多久了?”“一个多小时了,”父亲甩了甩脸上的汗水回答说,“我是筋疲力尽了!这是件重活。”“为什么不停几分钟,把锯磨快?”母亲又问,“我可以肯定这样做会使你锯树锯得更快些。”“我没时间磨锯,”父亲断然说,“我哪有时间磨锯?”
话音刚落,母亲便把锯从父亲手中拿了过来。我知道,母亲准是磨锯去了。于是乎,父亲后来用“新锯”开工了。“新锯”经过磨砺,果真锋利了不少,一下子就完成了这项大工程。父亲哈哈地笑着说:“我的思想的确得注入一些创新变换理念了!”
择时变换能够拉近你和成功的距离。鲁迅的择时变换让“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惊醒了沉醉于迷梦的庸人;邓小平的择时变换,让中国这条东方巨龙开始腾飞!
择时变换,让小虫不再徒劳无功,让叶子经历挣扎,懂得成长。
择时变换,当双脚变成翅膀,路不再遥远。当方向成功改变,胜利之炬燃起火焰!
模拟评分:内容21分+表达16分+发展4分=41分
打分理由
本文能立足于“第二个人”,提出应该“择时变换”的观点,又用“磨锯不误砍树功”的详细事例加以说明,水到渠成得出结论。从立意来看,应该说也是本则材料的重要角度。由于事例详尽,内容上也显得极为充实。从身边的例子展开,使本文的感情表达显得真挚。故此在内容上模拟得分21分。
从文体上看,本文想采用议论文形式,但中间“父亲磨锯不误砍树功”事例用了整整四节文字,语言表达又显得极为感性,所以使该文看上去不伦不类,有“四不像”之症,故在表达上模拟得分16分。
本文的语言表达不切合文体要求,深刻性、创新性也一般,且“内容”和“表达”两块相加得分不高,根据浙江省高考作文评分通例,发展等级模拟得分定为4分。
修改建议
本文主要问题出在文体上。作为一篇议论文,叙述的部分要极为概括,更多的重点应放在“析”和“议”上。而该文却用大量的文字和篇幅叙述“磨锯不误砍树功”的例子。在事例表述的过程中,也对议论文和记叙文的语言区别不甚了然,文字一味生动而缺失论证的力度,显然是失败的。如果能将这一事例用叙(“父亲一味蛮干使得砍树遥遥无期,母亲适时磨锯却让砍树变得轻而易举”)、(析“父亲事倍功半是一味固执,母亲事半功倍是适时变通”)、议(“任何事情需要坚持,但一味坚持有时只能适得其反,适时变通才是明智选择”)展开,相信文章就能增色不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00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