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娄奇彬:在阅读与交流中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爱娟

  当我手拿考核初稿匆匆上楼时,赫然看到我的位置旁边安静地坐着一个看书的男孩!条件反射使我的疑惑脱口而出:“你是―哪位?”他从书本中抬起头来朝着我,露出两个浅酒窝,“我是……”急忙之中没有听清,我惊讶地重复一遍:“你是谁?”依旧是宁静的微笑、缓慢的语速、轻柔的声音:“我是娄奇彬,你昨天打电话让我来的。”说完,把手中的《美文》放回到我办公桌上。
  我这才悟过来,对,昨天约好的!尽管心里不断重复要采访他的问题,可繁杂的事务还是让我在瞬间忘记了今天的“私任务”。这时,他的数学老师也来到办公室,看到他,诧问:“你怎么在这儿?你这次期末考试数学99分,全县第一。”他闻言而笑,带着更深的酒窝。我们的谈话便在这种欣喜的心情中展开了。
  
  与韩寒的另类不同,多数爱好写作的人,都喜欢阅读。而与普通学生不同的是,娄奇彬的阅读,不是始于四大名著之类的古籍,而是直接从自己喜欢的文章切入,他一直认为,阅读主要的作用是为写作打下丰厚的语言基础、精神底蕴和思考力度。
  他既看《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林清玄散文》这样哲学宗教思想浓厚的深度之作,也看《挪威的森林》这一类富有青春气息的少壮派作品,以扩展自己的思想深度和广度。他吟读《叶芝诗选》《T.S.艾略特诗集》,学习简洁凝练而意象丰富的诗歌语言;喜欢的作品还有《绿野仙踪》《百年孤独》《围城》和王小波小说(最爱他的《白银时代》)。被问及为什么爱看这些书时,他想了想,归纳说:“有的作品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能助我更快认识世界,了解生活;一些同龄人作品充满了蓬勃的朝气,能给我以青春的活力和启迪;而诗歌独具的语言美和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其中的许多不确定因素,使我的想象力增色不少;还有些作品选材独到,我能从中探寻到生活和文学的另一面,特别是王小波的小说,他描写自己世界里扭曲的现象,使我间接获得了截然不同的人生体验。”
  我问他:“我接触的很多家长都极力反对孩子看课外书,你看这么多书,父母支持吗?”他笑着用力点点头:“肯定支持!我父母允许我在休息天里看书,并且从不吝于给钱买书。我妈还告诉我,只要是健康向上的好书,你但看无妨。”我点头:“父母的开明,让你能够在宽松自然的环境里,安静地阅读大量好书。”他低头微笑着,算做默认。
  “其实,我看书比较看重实用性,我所看的书,纯为消遣的很少,多数是为提高写作能力,比如学习别人的写作技巧、选材角度。而且,我觉得阅读口味‘杂’也有好处,对于开阔思维广度,加强思想深度,作用很大咧!”
  “我觉得,在我们这样的年纪看纯消遣型的书,太浪费时间了。”末了他说。
  
  快中午了,我和儿子邀请他一起去吃饭。想不到,看上去文文静静的他,却主动提出不喝饮料而要啤酒!“你别奇怪,陈老师,喝了啤酒我就会感觉轻松许多。”他从容解释。
  随着一杯啤酒落肚,两人初次相见的陌生感迅速淡化,他的话匣子打得更开了:“现在我们的生活少有童真,很多休息日都在各类培训班和家教中度过,剩余时间,就是上课、做作业。这种枯燥的生活,扼杀了我们的想象力,限制了我们的灵活性,削减了我们接触社会的机会,从而使我们的作文,在素材选择上无法拓展视野,在立意开掘上无法辟出深度。所以,我是一有时间就玩,与不同年龄的人玩,在玩中与人交流。比如昨晚,我就和邻家小朋友在玩,我给他们讲故事,跟他们玩游戏,在玩中锻炼智力,在玩中提高思考力,培养交际能力。虽然我爸在上海,我们之间的交流多在电话中进行,但我们话语不少;平时,我也常和妈妈聊天,将学校里的趣事、我在学校里参加的活动说给她听,妈妈总是很开心的样子。然后,一有空,我就会将它们变成自己笔下的文字。”
  我有点惊异,眼前的男孩真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也因此而不难理解,他笔下那些突发的灵感,思维的火花是从何而来。
  “那你觉得你的写作是为了什么?”我忍不住很常规地冒出一句。
  “我只是抒发我的内心感受,表达对世界的看法。有时,我会因一篇看过的文章或一句听到的话语甚或一个字而写作,个人认为那是对随意零碎的生活的一种系统而有意识的整理。写作对我,是一大生活乐趣。在写作过程中,我可以无所顾忌地尽情展现我的童真,不必忌讳别人的言论;我能够完全放松地宣泄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对自然、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
  
  娄奇彬,一个外表文静的学生,却有着汹涌澎湃的内心世界。他把知识的拓展、视野的开阔寄于书本中,把能力的提高、智力的开发放到交流上,把写作水平的提高、思想深度的挖掘放在写作实践中。他在不断加深自己人文素养的同时,也在不断提高自己的理科成绩。正如苏步青所言:这才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期盼他早日成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01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