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晓红
俄罗斯有句谚语:“不是蜜,但它可以粘住一切的是语言。”艺术性的课堂教学语言如春风化雨,常常能使学生如沐春风,获益匪浅。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杰作《学记》中有“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之论,明确提出了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及要求。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鲜明而深刻的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的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
语文的学习是多方面的,教师那充满艺术性的语言本身就是对学生的语文教育,而且,这种教育又是一种身体力行的“身教”,它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语文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具有多种表现形式,但我认为形象性、趣味性、修饰性和抒情性是更便于课堂使用,更具感染力的语言艺术表现形式。
一、形象语言――形神毕现
课堂语言应该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环环相扣。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声声入耳、句句感人、取喻贴切、出言有章,要具有强大的语言加工能力。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用自己的“内部语言”迅速且准确地转换成学生容易接受的“外部语言”,就会“言在此,而意在彼”,这样,就达不到预期效果和教学目的。李燕杰教授曾经说过:“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的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听众如临界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语言生动形象就能将抽象的化为具体,深奥的讲得浅显,枯燥的变为风趣。鲁迅讲课,用农民讨媳妇不要“杏脸柳腰”、“弱不禁风”的美人,而要“腰臂圆壮,脸色红润”的劳动姑娘这个生动形象的事例,来阐明“美的阶级性”这一抽象的理论问题。这种形象的富有直观性的语言来自教师平日的语言修养,来自教师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将学生所熟知的事物,经过加工的语言与课文知识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易于理解、 接受,加深对课文知识的感性认识。
二、 趣味语言――巧妙生辉
语言有趣味,才能使学生陶醉、忘我, 形成积极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兴趣又会促成积极的情感,而积极的情感将会使学全神贯注,主动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习效率。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人把趣味比作教学语言的“味精”。这种“味精”的作用是将课堂“活”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有一案例:一位老师教学《晏子使楚》时叫一生在黑板上写课题,结果四个字写得大小不匀,台下学生哄堂大笑。执教者就势说:“同学们别笑,也许他这样写是有所考虑的。我们今天学的这课里主人公是谁?(生答“晏子”)所以嘛,他把“晏子”两个字写得很大!(众笑)大家讨厌不讨厌“楚王”这个人?(生答“讨厌”)所以他把“楚”字写得最小!(众笑)。这里,教者机智迭出,诙谐幽默,别出心裁地运用“形象书写法”既抚平了哄堂大笑给这个写字的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又把写字跟情感联系起来,并渗透对课文人物的认识,使生笑中感悟,课堂气氛活跃。因此,幽默的课堂语言,不仅使学生在发笑的同时领会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消除了紧张和疲劳,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老师传授的知识。
趣味性往往是靠幽默的语言来创造的,它决非庸俗的滑稽和浅薄的哗众取宠,它应该紧扣教学内容,在用词的精当和巧妙上下功夫,创造一种幽默的氛围。著名作家老舍说过:“我要求自己用词造句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单纯地、孤立地用一字、造一句,而是力求前呼后应,血脉流通……这样,前面所说的,是为后面打埋伏,到时候就必有效果,使人发笑。”
同时应该将谐趣和理趣结合起来,寓理趣于谐趣之中,这样才能让人觉得像品怪味豆――鲜中带辣, 营养丰富; 像嚼青橄榄―― 甜中含酸, 回味无穷。
三、 修饰语言――锦上添花
语言要有修饰性,就是说要使用各种修辞手段来增强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教师如能妙语连珠,学生必能如浴春风,受到美的语言的感染,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爱迪生说:“最能直接打动人心灵的还是美。”
极富美感的语言,会使课堂教学产生春风化雨般的魅力。在学习《 荷花淀》一文时,教师带领同学先观看了教学录像片《荷花淀》。看过之后,执教者引导学生讨论其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说到其中的“绿”,执教老师有意识地强调:“那不是朱自清笔下醉人的绿,也不是李乐薇笔下的那片纯绿,这绿要人们用心灵去捕捉,用精神去体味,用双眼去勾画方能寻出个中真味, 那么,这片绿的内蕴是什么呢?”由于这位教师有意识地运用了对比和词语移用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修辞性,所以,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也象受到了感染,语言也披上了美丽的霓裳:“ 这是充满生活希望的绿”,“这是蕴藉纯情的绿”,“这是饱含乡土芳香的绿”,“这是洋溢斗争精神的绿” ……修辞本身具有动态美,运用得巧妙就会锦上添花, 使教学内容“活”起来。
如此,不但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也会牵动起学生仿学的兴趣。学生不但学得课文中的知识,也会深为教师优美的语言所感染,进而能学得许多词语,学得优秀的表达方式,从而拓延了语文教学的内容,可谓是“一箭双雕”、事半功倍。
当然,教学语言既不同于一般的口语, 也有别于书面语言, 所以,修饰语言也要恰如其分,切忌哗众取宠,避免买椟“失” 珠。
四、 抒情语言――陶情冶志
教学语言的情感表现为语言的抒情性。那来自于对课文深刻理解的极富抒情的语言,必然凝聚着深深的情感。而教学中这种充满了情感的“高级信息”必定能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强烈共鸣。
在讲巴金先生的散文《灯》时,我描述着那漆黑的寒夜:万物是死一般的沉寂,脚下的大地仿佛在下沉,这时在我们眼前闪出几点灯光,尽管那灯似在微微颤抖,尽管它的颜色是昏黄色,但它还会使人们心中一震,因为它是光明的使者……在这个过程中先是我被那无望的感觉攫住心灵, 所以语调格外低沉、 冷涩。这时,我发现学生眼里也布满了迷惑不安的神色。接着,当我自己为文中的灯光一震,用充满情感的语调牵出希望之时,学生们也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
在教学中如何使用抒情性语言使学生入情,关键在于教师必须使自己的喜怒哀乐为作品的情感所牵动,即所谓的“要使别人被感动,自己首先要被感动”。自己被感染了,成了“局内人”,把作者的情感化作自己不吐不快的思想感情,那么我们所运用的教学语言也一定充满真实感情。
语文教学是艺术,是通过艺术化的语言创造出的艺术,只有将语文教学艺术化,才能展现出语文课的个性来。艺术化的语言来自于生活,来自于教师的修养,来自于丰富的知识。
愿我们的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够真心地热爱生活,热爱学生, 把深厚的情感、渊博的知识与生动的语言连缀在一起,让科学性和艺术性在三尺讲台上完美地统一在一起。
唐山市路北区教师进修学校(063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13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