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潘珍芳

  作文。是各级语文考试中的重头戏,分值所占比例有40%强。它除了考查初中生的语文知识的综合能力外,还能引领考生张扬个性、展露才情,充分表现其对生活、人生的关注和思考。但长期以来,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是检验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作文,被很多老师和学生视为“畏途”。现代语文教学理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课程对作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文教改势在必行。
  作文教学本来应该强化学生平时的观察、积累、思考,并鼓励学生用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把自己观察到的生活、自己的内心世界真实、准确地表达出来,要鼓励学生从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性,做到文如其人,文如其声。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的作文教学已逐步陷入僵化、机械的训练模式的死胡同,即教师偏面地重视写作技巧的训练,用两三种套路告诉学生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结尾、如何写景写人等等,而忽视了作文其实应该是学生的真情流露;忘记告诉学生生活是什么。就应该写什么,心理想什么,就应该写什么。更有甚者,在临近考试的时候,一些教师紧张兮兮。挑灯夜战,忙着猜题、押题,学生忙着背诵范文。有的老师还给学生附耳几句,授以锦囊妙计:有的为了强化作文训练,几乎以每天一篇的频率要求学生作文。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大作”几乎成了假故事、假感情、假构思的大全,作文课堂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假冒伪劣产品生产公司。难怪老师在批阅学生作文时,连喊“头疼”;殊不学生在作文写作时,也都在喊“心疼”。
  作文选材贴近学生生活,创造条件激活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喜欢作文、主动作文,使学生有话可说,扫除学生怕作文的心理障碍。其实学生所以怕作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繁重的学习任务使他们的生活单一、秸燥,较少机会接触社会,自认为没有可写的东西。其实,作文并非一定要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否则哪来的“以小见大”,“细微之处见真情”。笔者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深深认识到。引导学生写什么比指导学生怎样写更重要。
  第一,处处留心,观察生活。引导学生做有心人,注意观察分析周围的一切景象、人物和事件。在学校注意观察分析老师、同学的一言一行,在家里注意观察分析父母、爷爷奶奶和其他家庭成员的一举一动。有时笔者还指导全班学生集中观察分析同一个人、同一件事,一篇同题作文,写同一个人、同一件事。
  第二,走出校门,触摸生活。学生的写作素材往往只局限于家庭、学校和班级,写来写去,就是那么几件事。为拓展取材空间,笔者每学期都有计划地确定一两个专题,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引导学生把写作笔触伸向社会,
  第三,学习课文,联系生活。别人的作品是别人笔下的“生活”,阅读别人的作品。可以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唤起自己对有关生活的回忆。生活有时是相同或相似的,学生在阅读别人作品时有时会产生共鸣并为之感动,特别是阅读同年人或与自己生活贴近的作品时,教师应及时抓住学生情感碰撞产生的火花,点燃起智慧的火焰,收集记忆中有价值的东西,作为写作的素材。学习了《背影》,笔者引导学生回忆父母对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关爱照顾的感人事迹,回忆父母的言行对自己品行的养成和身心的发展产生过哪些影响。
  第四,及时记录,积累生活。积累材料是作文的基础,厚积薄发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积累,才能有物可写,有情可抒。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米仓”。把平时生活中自己觉得有价值的所见、所闻、所感及时记录下来,作为写作的素材储备起来。在我们身边每天都有许许多多的事情发生:出门时母亲的叮咛,回家时窗口闪烁的灯光;上课时老师的夸奖;课间时,同学之间的玩笑;看电视时,影视片中出现的一个个感人的镜头;还有一年四季各种各样的自然景象。这一切都可能是写作的素材。老师要引导学生把这些材料及时记录下来。写观察日记是积累生活的有效方法,只要坚持不懈地积累,“米仓”就能不断丰富起来,就能为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
  所以在引导学生多观察社会、生活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调动情感因素,学会为生活感动,善于从身边选材,从小事中挖掘其深远的意义。题材可写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或误会与矛盾,对存在于同学中的某些现象的分析与看法,进而写自己与老师、家人之间的关心、支持或误会,再写自己与陌生人之间的帮助或矛盾,题材不断扩展,笔触从学校家庭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只有让作文选材贴近学生的生活,作文才有话说,内容才能丰富,才能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最终让学生走出无话可说,无题材可写的误区,并逐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社会的能力,从而培养写作兴趣。
  此外,要注意挖掘生活细节中的情感。每个学生的内在情感和意趣是极为丰富的,有着巨大的创造潜能,但是由于我们的传统教学排斥个性语言和多元解读,因此使学生不敢关注自己的生存状态和生命质量,不敢有独具个性、见解精辟的智慧表达。作文教学最主要的是解放思想,让写作回归个性,回归真情,走出写作教学效果差的困境,让作文成为他们的“生活”,而不是他们编造的谎言。
  王蒙认为,作文的真实性其实是个涉及到一代人的文风、学风和如何做人的大问题。只有让中小学生用自己的脑子、自己的笔、自邑的语言来写作文,才能真正达到学作文、学做人的目的。写作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培养学生求真意识和平民情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18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