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任职教育教员队伍建设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窦在祥 李元垒 王存仁 肖文光 张连锋
[摘 要]:任职教育不是“压缩饼干式”的学历教育,这对教员队伍的转型与建设提出了挑战。本文分析了任职教育院校教员队伍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了任职教育对教员队伍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任职教育教员队伍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院校教育 任职教育 教员队伍 建设
近几年,我军大部分院校由以学历教育为主转为以任职教育为主。任职教育作为军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我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负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使命,它在解决军官在任职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高军官胜任任职岗位的能力,加快有中国特色的军事人才的培养,提高军事教育的质量与效益等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一、任职教育教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任职教育院校的教员队伍从整体上看是好的,但是教员队伍也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数量不足。担任学历教育任务的院校转为任职教育任务后,培训对象在校时间短,班次多,实践性教学任务重,教学工作量增加,因此,有的院校教员队伍数量不足。二是能力不够。三是教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前些年由于军地倒挂,军队保留人才难,许多教学骨干争先恐后地转业地方工作,教学骨干保留困难,因此,许多任职院校的教员队伍出现了断层:一小部分是50岁以上的老同志,其余的基本上都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40岁左右的很少。
二、军事任职教育对教员队伍的要求
军校任职教育是军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规律方面与学历教育具有共性,但是任职教育与学历教育又有许多差异。
(一)任职教员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
在军校学历教育中,教员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提高学员的理论素养。在这种教学观念的影响下,课堂信息的交流变成了一种单向的传输,学员只能机械地接受信息,造成思维和学习的被动,影响到学员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任职教员必须具有较强的理论实践能力。
任职教育是对各级各类人员晋升新职务前针对性的岗前培训,其目的是使学员的知识和技能与未来的工作岗位需要相适应。因此,任课教员要针对任职教育目标的需要,不断学习新理论知识,及时吸纳科技发展的前沿知识和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突出新理论、新技术、新战法的教学。教员除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应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才能使任职教育更贴近军事斗争准备,贴近军队实际,贴近学院认知需要。
(三)任职教员必须具备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
由于军官拟担负的工作岗位层次和类型多样,各级各类任职培训的目的和要求各不相同,所以军官任职教育既要通过分层次、分专业的培训形式来实施,更要实行多专业、多层次的合训。教员应该具有良好的教学研究能力,通过加强教育研究,善于发现不同层次类型的教学特点,能够站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武器装备建设发展大局上思考问题,提出具有共性指导价值的新观点,构建适应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新教学体系和培训模式。
三、建设任职教育教员队伍的主要对策
明确了新时期军事教育对任职教育对任职教育中教员队伍的新要求,必须采取有效的建设措施,才能使教员队伍建设落到实处。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培训创新,确保教员队伍建设持续发展。
从事教学工作不是一劳永逸的,院校必须要对教员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培训。一是建立教员职前培训体系。任职教育的对象、目标、内容、方法都与学历教育有很大的区别,所追求的不只是传授和研习高深的学问,更是要使学员掌握并实现未来工作岗位对自身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新要求。这些仅仅依靠教员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职前培训可通过老教员传、帮、带和集体备课、集中培训等方式进行。二是建立教员的在职培训体系。教学内容的不断变化,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实行在职教员的终身化培训不仅关系着教员在学科专业上的进步和成熟,更关系着人才的培养质量。在职培训可通过交流代职、参加演习、送校进修、出国留学等方式进行。
(二)科学谋划,完善教员培养使用机制。
加强教员队伍建设,必须既要重视教员的使用,又要注重教员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员队伍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建立完善培养使用机制,必须通过采取专家指导、参加培训、部队实践、岗位锻炼等方法来加大对教员的培养力度,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体系,以此不断增强教员队伍发展的后劲。在培养人才的同时要选好人、用好人,把那些事业心强、成绩突出、素质过硬、群众公认的优秀教员选拔出来,让他们在重点学科建设、重点课程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重大课题研究中,挑大粱、唱主角,真正做到用好一个人,带起一支队伍,带动一个学科,为院校建设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三)完善激励和考核机制,促进教员队伍建设健康发展。
正确运用利益激励机制是当前教员队伍建设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利益观念和竞争意识明显增强,应该充分利用利益的激励、约束作用,创造公平竞争的机会,调动起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严格奖惩制度,使教员的贡献与切身利益挂钩。一是在评功评先中不搞“轮流坐庄”,二是在调级调档中不搞“齐步走”,对实绩突出者提前晋级晋档,对较差者予以缓调、不调或下调。考评制度和利益机制重在奖优罚劣,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创造积极健康的竞争环境,增强献身任职教育的责任感,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08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