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换位互动 教学相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新课程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更加重视学生的“经历”和“体验”。《大纲》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此为诱因,便萌生了师生换位的想法。
  苏教版语文第十册《赠汪伦》是一首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诗意明白如话的古诗。我决定和学生来个角色换位,开展一项师生“相互转换”的体验活动。
  当天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就和学生们说了我的想法,并试着让学生回家备课,次日抽签决定谁当小老师。本以为学生们会面露难色、相互推让。没想到,他们个个欢呼雀跃、欣喜万分。
  第二天上课前,我做好了66个“阄”儿,其中只有一个“阄”儿上写着“我是小老师”。我把“阄”儿放在一个纸盒内让学生轮流抓阄,等所有的人都拿到阄儿后才准打开看。
  当我宣布一齐打开手中的“阄”儿时,教室里立刻像炸开了锅一样,不一会儿,“小作家”孟阳被大伙儿前呼后拥地推到了我面前,原来他“中奖”了。
  小老师孟阳踩着上课铃走上讲台,我坐到了他的位置上,而学生们则欢呼着:“李老师也和我们一样是学生喽!”
  看着大家兴奋的样子,我用手指了指讲台前的孟阳,并做了一个“嘘――”的动作,示意大家已经上课了。
  再看看讲台上的孟阳,今天可是穿戴整齐,一副严肃的样子,颇有老师的“气度”。
  “上课!”随着小老师的一声口令,第一炮”终于打响了......
  孟阳:“同学们,谁会用一句话来形容朋友间最真挚的友谊?”
  生1:“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
  生2:“兄弟可能不是朋友,但朋友常常如兄弟。”
  孟阳:“李白是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诗来形容自己与汪伦的友谊的。”
  边说边在黑板上写下了诗句,板书完毕,小老师由于紧张,不由得汗如雨下,但又不便擦汗……这时,坐在教室前面的一位学生名叫张康,他自告奋勇地走上讲台,拿起纸巾,悄无声息地为小老师擦汗……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孟阳:“你们也能用一两句诗来表达你与他人之间的情谊吗?”
  教师里一片寂静,为了填补空白,小老师才思敏捷,随口吟诵道: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张康擦汗情!”
  教室里的气氛随即热闹起来,学生跃跃欲试:
  有的说:“汪洋大海深万尺,不及父母育我情。”
  有的说:“万水千山无穷尽,不及师长对我恩。”
  有的说:“同乡同校同桌情,相逢相敬心相连。”
  …….
  课堂气氛掀起高潮,枯燥的课堂竟成了热闹非凡的赛诗会!
  整个课堂上同学们热情高涨,时而进行热烈的讨论,时而举手质疑发表自己的看法,我明显感到课堂气氛活跃多了,原来一颗悬着的心也像一块落下的石头。当孟阳问同学们还有没有问题时,全班同学又精神大振,纷纷举手提出自己在预习时发现的问题。古语说:“学源于思,思起于疑”看到同学们能发现这么多问题,我由衷的高兴。“谁能谈一下诗中的李白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否喜欢他?”就连班上平时最不愿发言的张浩同学也提出了问题。……这节课就在同学们热烈的讨论之中结束了。小老师冲我会心地笑了。
  通过这节课的尝试,我感觉到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明显提高了,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探究了,就连平时一言不发的学生也开始参与讨论问题了。于是,我又把这种尝试推广其他部分简短的讲读课文中,同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指明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习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所以我认为:师生换位,就是一种自主参与性教学。它既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符合新课标倡导的“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观念,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
  首先,师生换位,教师一改过去主宰课堂的权威者形象,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生的思维也不再被教师所束缚,他们在平等、自由、宽松、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学习,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开发了创新的潜能。
  其次,学生上台讲语文课,方法新奇而又刺激,既满足了小学生好奇、好玩的心理需要,又满足了他们强烈的表现欲和自尊心,讲课的学生在众人面前展示了自己的长处,得到了表扬,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了。
  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记得陶行知先生还讲过,如果你按着鸡脖子喂米给鸡吃,它乱叫乱挣也不会吃。如果你松开鸡,进行引诱,它就会自己主动来吃米。“以知识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又何尝不是“按着鸡脖子喂米”。这就压抑了学生自己的主动思考,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展,扼杀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精神,只会机械地接受现成的东西,寻求标准答案。传统教学理念的弊端在于此。
  新课程标准十分注重“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强调教学就是对话,通过对话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作者以及作品中人物的交流。因此,在未来的课堂上,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不再只是组织教学,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师应走进学生中间,认真观察,仔细倾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解除问题的种种障碍,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鼓舞,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探索知识热情更加高涨。在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活动过程中,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会大大增加,即所谓“教学相长”。
  师生换位,既形成了“互动”、“开放”、和“创造”的课堂模式,又为学生营造了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师逸功倍,何乐而不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10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