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教好《机械制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机械制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基础课,它主要培养学生看图、画图、空间想象和应用能力。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法早就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了。那么,如何教好《机械制图》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备好合理的教案
在领会教学大纲,吃透教材的前提下,将整体内容分解成一系列问题,然后一个一个地回答每个问题,直到找不到遗漏为止。例如:在进行视图这一节教学时,我将整体内容分解为:什么是视图?画视图前要做什么?视图为什么这样分类?何地画何种视图?何时画何种视图?如何画视图?分解出的问题要能将分散的内容连贯起来,要抓住共性,突出特性,内容完整清楚、条理性强。
二、注重引导,激发兴趣
由于学生普遍缺乏空间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因此我们要充分选择与新课有关的模型直接演示,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况下获得初步印象,让学生先获得感性认识,从而产生兴趣。例如:在开始讲三视图的概念、投影规律前,我先用预制的活动直角坐标系及形体模型来进行演示,与随后重点讲授相配合,呈现语言表达对象的具体形象。它们相互验证和充实,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习兴趣,降低了教学难度,使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了讲授的内容。
三、讲清关键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讲授新课时,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循序渐进,详略得当,对学生易懂事的可略讲,讲清关键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利于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充分体现教师引导的作用。要讲在知识的引发点上、衔接点上、疑难点上。例如: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位置关系是整节课的引发点。这节要讲清、讲透、讲活,为今后学习和应用铺平道路。补第三视图、补缺线是疑难点,可借助橡皮泥,采用形体分析法逐一解剖,达到提高学生看图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的目的。新授结束后,要采用不同形式的小结来浓缩教学内容,指明重点,难点和精华所在。借此,对学生思维进行整理,使杂乱零散的知识在学生头脑里成珠连串,使学生形成比较系统的、完整的知识网络。这样,有利于学生将获得的信息归档储存、有利于进行知识的迁移。课后,要精心选择有代表性的练习题,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练习题分为一般题和提高题两种,以满足全部学生的需要,这不仅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还可检查教学效果。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辅导,可提高全班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长期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适度利用电教手段
适度运用电教手段,可进行微观和宏观、静态和动态的相互转化,把细致入微之处,关键点充分突现出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螺纹紧固件”时,笔者曾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效果大相径庭。第一种方法是一边展示模型,一边讲解,一边画图。由于学生对于常见的三种螺纹紧固件的工艺过程不太了解,再加上模型不能充分表达连接件的内部结构,学生听起来很吃力,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第二种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授课,通过多媒体演示各种连接形式的实物画面及钻孔、攻丝的工艺过程。为了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工艺过程,对立体图进行透视、旋转、剖切,观察其内部结构,并同步讲解其工艺过程和画法中的注意事项,整个课堂上几乎全部采用多媒体授课,教者没有任何板书。虽然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课堂测试时,有相当部分学生只了解工艺过程,不能正确画出连接图。究其原因,完全依赖多媒体,教者指指点点,学生可望而不可及,而且学生看大屏幕时间较长,大脑皮层兴奋程度受抑制,造成疲劳。第三种方法是通过录像给出各种连接形式的实物画面及钻孔、攻丝的工艺过程,让学生从录像中了解工艺过程,由挂图给出规定画法,并从中了解视图画法细节,形成连接图。师生似乎在共同享受着安装机器的一种乐趣。然后,采取讨论法讲授螺栓连接的规定画法,并利用活动挂图改错,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真正掌握规定画法。测试时,效果令人满意。
五、语言表达生动有趣
教师语言质量如何,会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教师只有做到吐字清楚,表达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准确生动,才能把概念、本质核心内容准确地传递给学生,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内容和知识的相互联系。同时,要施教于乐,将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并富有节奏感,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使学生听起来感到津津有味,从而产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例如:在教学线面的投影时,我把铅重线可比作电线杆,水平面可比作桌面,其投影特征概括为:一点二线必为垂直线;一斜二平必为平行线;一线二面必为垂直面;二线一面必为平行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12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