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语文教学中音乐情境的利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海波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合理注入音乐元素,可以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创设创设浓郁的艺术氛围,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文章主旨的领会,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和想象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音乐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修养的要点,没有这种修养,人的感情对生活中一切美好和高尚的东西会无动于衷”。动人的音乐,不仅能给人美的享受,更能陶冶心灵,让人们在美的熏陶下,发现美,追求美。它可以鼓舞人的斗志,使人精神振奋,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培养人的高尚情操。适当的运用音乐教学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恰好为我们提供了与音乐巧妙结合的舞台和契机。那么,如何把音乐引入语文教育实践,引入课堂,发挥它的教育作用呢?
  首先以音乐导入,激发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每一篇课文的导入是教师把学生引入学习语文的殿堂的大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重要一步。如果采用音乐的形式开头,创设一种引人入胜的佳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如此,不但有深厚的资源,而且对调节学生心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有显著的作用。音乐导入,是从听觉作用于心理,是依靠情绪来发挥作用。一段贴切优美的音乐切入,一开始就能形成磁石效应,激起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求知欲。《二泉映月》一文真挚感人,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讲读课文前,师生共同欣赏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欣赏后师生又分别以简短的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再通过质疑,这样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学生的学习欲望就激发出来了。这种以乐曲引入新课,为学生理解作品作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其次巧借音乐,创设学习氛围。若在课堂上用一段和课文内容相协调的音乐来升华情感体验,将会使课文气氛烘托得淋漓尽致,使学生达到神往的境界,从而让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讲授《荷塘月色》时,可选了古筝名曲《春江花月夜》。上课时,在对乐曲的主题意境作概要的介绍后,我先播放一遍,让同学们熟悉一下乐曲的内容和旋律。接着,在课堂上,再以《春江花月夜》作为背景音乐,选择课文中优美的句段,与学生一起反复诵读体会。乐曲优美的旋律及其表现出来的幽雅、静谧的意境深深感染了学生,在乐曲与课文共同交融的审美氛围里,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教学《大堰河――我的保姆》时,为了表现大堰河凄苦的人生,可播放二胡独奏曲《江河水》,乐曲那哀婉悲凉的旋律,再加上教师充满感情的范读,渲染出了强烈的伤感氛围。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诗人对大堰河那种同情、感激、挚爱,以及对那个“可诅咒时代”的憎恨等丰富的感情,灵魂因而得到净化和升华。总之,阅读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音乐,让音乐作用于学生的听觉,那就会使他们置身于乐曲所创设、营造的特殊氛围之中,调动其情感,促进其理解。
  还可利用音乐,培养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联想和想象力。音乐为学生插上了想像的翅膀,他们在优美的乐曲中畅想,加深了对文学作品情感主题的理解和认识。教学实践证明,乐曲中的情趣一旦和文学作品中的情趣相融合,便会开启学生联想和想像的闸门,培养学生审美创造的能力。
  音乐和语文都是艺术,它们“直指人心”,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让人去听,去读,去欣赏。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引领、提升着人的情感、气质及修养。音乐在语文课中恰到好处的运用,可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给平淡朴实的语文课吹来一股幽幽的清风,音乐为课堂教学创设一定的氛围,调节学生的情操,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对课堂教学有着辅助的作用。当然,并不是所有音乐都能有助于语文教学。教师精心选曲十分重要,必须把握好两个原则:首先是高雅的原则,所选音乐应有益师生心身健康,内容要积极向上;其次是协调的原则,所选音乐须与语文课文(课堂)内容情调基本协调一致。相信我们只要善于运用音乐,让一首首优美的乐曲走进语文课堂,一定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单位:宿迁市宿豫区侍岭初级中学)
  编辑/张华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36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