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芹
摘要:教育的目的是人,教育之学是人学,教师要从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开始,进行优秀的学法指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向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转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理念。
关键词:激发兴趣 学法指导 问题创设 学习效率
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使学生增长多少知识,而在于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把学生内心潜在的发展的可能性表现出来,教育的目的是人,教育之学是人学。所以在学校的教学中教师要从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开始,进行优秀的学法指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向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转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那么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应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养成的前提条件
自主学习的动力源于兴趣,兴趣源于疑问,自主学习过程就是学生不断了解事物真相、消除疑问、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教师在进行化学知识传授的时候需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使之内化成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的动力。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整合的学科,有时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音乐、绘画、赏画、文学等各种艺术手段。
二、优秀的学法指导是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养成的必要条件
有效的化学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化学表达能力及化学分析、推理能力,所以以培养化学阅读能力作为化学教学中的优秀的学法指导方法,是让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本领必不可少的条件。在一套完整的教学流程中化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课前预习读、课堂重点读、课后复习读三方面。
1.课前预习读。课前预习读是学生带着一些问题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而进行的阅读,这就要求教师课前精心设计预习提纲,要求学生通读教材,理解教材,自主构建学习内容的框架,记录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学生自觉地养成预习读的习惯过程,促进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
2.课堂重点读。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有选择性地对教材中的重点、关键性的语段进行阅读,要求学生重视对化学过程的正确理解,读书不仅要知道结果,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过程。例如在讲授“原子的构成”时,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图、表格,找出所获得的信息,通过两幅图及两张表格的阅读,学生一目了然的知道: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有着复杂的结构;构成原子的这些微粒之间的关系、带电情况等等也很清楚,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就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
3.课后复习读。课后复习读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
古人云,书读百变,其义自见。教师通过上述关于阅读的学法指导,可以培养每个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优秀的学法指导是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养成的必要条件。
三、独具匠心的问题创设是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养成的有力保障
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故意设置矛盾,创造问题情境,勾起学生释疑解惑的强烈欲望和渴求,激发他们去探幽析微。例如教师在讲《燃烧与灭火》一节时以神八升空、古人钻木取火等燃烧给人类造福的图片,上海火灾等燃烧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图片,这些图片给学生强烈的思维冲突:燃烧既能造福人类又给人类带来灾难,怎样才能控制燃烧,燃烧是怎样形成的呢?从而激发学生对新课学习的期待。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标下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教师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这也是自主学习化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归宿。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新浦中学)
编辑 张华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37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