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音乐作为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在人的发展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最大优势即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然而传统的音乐教学是从专业的角度对学生进行音乐理论的传授和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或者是仅仅满足于学生会背一些音乐知识,会唱一些歌曲。教学方法常以讲授法、练习法为主,课堂教学往往过分强调老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往往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课堂上学生一切按老师的要求行事,这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造潜能。这样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更缺乏创新的意识与能力。显然这是有违《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有违人的个性发展的要求的。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下,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不仅没有能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且在许多方面还存在无意识的抑制、扼杀。粗略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观念上冷落创新能力强的学生。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大多喜欢学生“听话”,要求学生上课坐姿端正,规规矩矩,讨厌那些“调皮大王”,并有意加以冷落,总是摆出师道尊严的架子,尤其是对个别调皮的孩子,常常是冷言厉色。在这种情境下,学生的创造潜能怎能得到开掘?
   方法上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师习惯于夸大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几乎成了课堂教学普遍采用的方法。音乐教师为了确保“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目标得到落实,于是不厌其烦地讲解乐理知识,一味强求学生进行枯燥乏味的技能训练,使教师成为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权威。而学生的个性却得不到发展,甚至丧失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内容上以教材为本。传统的音乐教材知识性强、审美性差,不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音乐教师上课时又基本上按照音乐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教学,导致部分学生只爱音乐,不爱上音乐课。另外,教材中与时代同步的歌曲甚少,学生唱到一些早年的作品都会感到没有兴趣,觉得没有现代的时代气息,脱离了他们的生活实际。
   因此音乐课堂教学亟需我们摆脱陈旧的教学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树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观。那么,教师如何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自己的想法与做法。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前提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发表意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热爱、信任、尊重每一个学生,满足每个学生的表现欲,巧妙运用激励性语言、动作、神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当学生的想法或表现明显不对或不完善时,教师应首先肯定他们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发创新的热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使学生在和谐的双向交流中激发创造思维的火花。
   热情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教师在启发学生创造性进行艺术表现中,不要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当学生有独特的感受和创造性的见解时教师应给予热情的鼓励与表扬。即使错了,也不要泼冷水。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如果学生有不同见解,教师要鼓励他们畅所欲言,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让学生明白在教室里没有指责,没有嘲笑,有的只是宽容和鼓励。
   真诚参与学生的创新活动。《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因此,教师要进行角色的转换,走到学生中间去扮演“主持人”的角色,并与学生结成“合作伙伴”,努力将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在学生迷路时给与指南针,而不是直接指出前进的方向,引导他们自己去寻找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激发求知、展开想像是创新的基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把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作为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和目标。小学生年龄较小,好奇心强,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重视和发掘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小故事、谜语、笑话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让学生插上音乐想像的翅膀。《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具有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正是这些特征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像、联想的广阔空间。记得在欣赏柴科夫斯基的作品《雪橇》时,我不出示课题,先让学生倾听乐曲,听完后提问:“这首乐曲表现了怎样一种场面?你有哪些感受?”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有的说我看到了广阔的草原;有的说我感到自己骑在马背上在田野里奔跑;还有的学生说我好像听到有人在歌唱……复听乐曲时,声像结合演示雪橇由远至近―――行进―――飞奔远去的画面,让学生结合画面展开丰富的想像。好多学生把自己想像为赶车人,随着音乐轻声哼唱,当哼唱到:“sf ”特强的旋律时,许多学生都喊出了“驾”的赶马吆喝声,有的还做着扬马鞭的动作,场面非常热烈。
  
  三、给学生提供探究活动机会是关键
  
   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理解音乐形象遵循艺术创作形成的“整体―局部―整体”的规律,把学习的过程作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想像力,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如在“力度记号”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看录像,火车由启动向远处开去,然后由远处向近处开来,想一想声音有哪些变化?然后分小组讨论,并请学生用自己理解的动作和图形表示出来。后来学生创编的动作和画的图形各不相同,虽然是各式各样,但是所表现的力度是一致的: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这时我乘机揭示音乐王国中的力度记号为“ ”、“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创编动作、画图,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鼓励学生尝试创新。课堂教学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尝试、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不受教师“先入为主”观念的制约时,自己“试一试”,可试出学生的创新意识,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例如歌表演《小猪睡觉》,预先布置学生去想像小猪的形象,上课时让学生观看一段小猪的生活录像,学生个个兴趣盎然,茅塞顿开,边看边模仿。待看完录像后,播放范唱音乐,让学生根据音乐情绪和歌词内容自由想像创作,如小猪进食的神态、睡觉的姿势……再通过启发、揭示、示范指导学生分段、分组想像创作。学生积极投入,创作了很多动作,表演了各种情景。这种让学生试一试的方法,有意识的鼓励学生发挥想像,让他们心灵深处不断涌起创新的浪花。
   倡导学生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创新的核心。提倡求异思维,教师就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把思维和表现的空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摆脱教师和课本的思维圈子,在音乐的天地里展开联想的翅膀。记得有一次我教学生学唱歌曲《我爱雪莲花》,歌词“我叫吐依拉,生在天山下,从小爱爬山哟,采来雪莲花……”激发了学生的灵感,有个学生随口唱出“我叫邵维娜,生在狼山下,从小爱爬山哟,采来迎春花……”。其他的学生受她影响,也纷纷自编歌词,甚至有的学生在表演时还加上滑音,饶有风趣!这件事给了我深深的启发,在此后的教学中,我便很注重引导、启发学生去自由发挥,“求异”创新,进行歌词、节奏和旋律的创编,让学生在掌握学习内容后,无拘无束,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能。
  
  四、改革评价制度是保障
  
   评估目标多元化。传统音乐教育的弊端在于评价时间的一次性和评价标准的单一化。教师往往到期末时用“唱一首歌或一张试卷”去度量所有的学生,这样既不能测试出学生的真正成绩,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创新教育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所以评价学生时不应只着眼于知识技能获得的多少,还应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探究音乐的态度与创编能力等。总之,评估学生要由单一评价为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估方法多样化。传统的评估方法是口试和笔试,仅考查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新理念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评价,在评价方法上要求多样化,如采用提问法、抽唱(奏)法、动手操作法、文字定性评价法、量化测评法等。这样评估的结果比较全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另外评估标准也应因人而异。对后进生的评估放低要求,重在鼓励,培养其学习兴趣,增强其自信心;对优等生严格要求,重在发展。多种评估法灵活运用,不仅评估了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操作实践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估方式灵活化。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评估为主,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能将自评、互评和他评相结合,则更能科学地评价学生。
   有一次期末测试,我以举办“迎春音乐会”形式来完成对学生的考核。学生吹、拉、弹、唱、舞、说、诵样样都有,表演时单独的、双人的、小组的形式多种多样。一个节目表演结束后,大家一起进行评议,指出其中好的地方与不足之处,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考核内容,同时又充分发扬民主,使每个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实践中我深深感到这样的考核形式能营造和谐、团结的评价氛围,淡化以往考试的严肃、紧张的气氛,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心理,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总之,只要我们创造性地挖掘、使用课程中的创造性因素,创造性地教,就能唤起学生创造性地学,教与学就能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会在音乐教学这一片沃土上生根开花,我们的教育就能培养出21世纪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58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