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音乐走进学生丰富的内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如何上好高中音乐鉴赏课,怎样才算是一节好的音乐鉴赏课,一直是高中音乐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比较困惑的问题。本人曾有幸参加过山东省高中音乐优质课评选,并获一等奖。在积极备赛、参赛的同时,也聆听了来自全省三十余位选手的参评课,收获颇丰,感触甚深。下面笔者就如何上好高中音乐鉴赏课,谈一点肤浅的思考。
  
  紧扣教学目标,凸显教学主题
  
  教师在上课以前首先要搞清楚:本节课讲什么?体现什么?要达到什么教学目标?如何达到教学目标?关于教学目标,并不只是简单地写在教案上的,而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围绕这个目标去展开活动。同时,在教学设计上力求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结构合理、思路清晰。
  我当时执教的是人音版普通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高亢的西北腔”一课,在教学设计上,紧紧围绕“使学生形成对西北民歌音乐风格的认识”的目标展开。
  环节一:创设情境。用阿宝的一首《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导课,把学生带入苍凉宏阔的大西北。然后与学生展开简单的讨论,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风情,为了解西北地区的音乐风格做铺垫。
  环节二:欣赏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教师带领学生从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入手进行深入剖析,使学生明白,这些音乐元素的特点决定了歌曲的风格特征。
  环节三:欣赏陕北民歌《脚夫调》。这首歌曲完全放给学生,让学生从各音乐元素入手,自由地感受、体验、分析作品的音乐风格。
  环节四:欣赏山西民歌《创洋芋》。让学生想象创洋芋的劳动场景,然后单独表演,体会民歌与生产劳动的关系,从而进一步了解西北民歌音乐风格形成的内在原因。
  环节五:拓展与探究。举行卡拉oK演唱会,选择部分西北民歌或具有西北民歌特征的通俗歌曲让学生演唱,感受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
  总之,这节课始终围绕西北民歌音乐风格这一个核心点去展开,有教师的重点讲解,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一条清晰的思路线贯串始终。
  
  坚守学科个性,展现音乐魅力
  
  音乐课应紧紧围绕音乐这条主线,对音乐本身进行深刻剖析。首先抓住音乐作品的要点,从音乐的元素人手,到具体音乐,再到整个音乐风格,形成清晰的思路。
  本次参评课中,兖州一中崔晓震老师执教的《勋伯格》一课,给我和在座的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实在的,《勋伯格》一课很难上,很容易让人觉得“枯燥”,众多音乐教师都想避开这一课题。但崔老师却将这节课上得有滋有味,使老师们为之一震。崔老师先从作品的音乐元素人手,通过视听,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音高、速度和乐器音色进行分析,使学生对表现主义音乐的作品风格有了初步的了解。再通过第二首音乐作品的对比欣赏,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音乐的表现意义和内涵。然后始终围绕着音乐这一核心将作品展开并拓展。可以说,这节课非常成功。
  也有一些课不甚理想,主要问题是教师讲授得天南海北,夸夸其谈,偏离了音乐本体这条生命线。
  
  创设问题情境,科学主导课堂
  
  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地位要把握得当。教师的角色是导学,引导学生去聆听、感受音乐,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高中音乐教学中,“问题”是主线。课堂上,教师要围绕音乐作品积极创设问题,引导学生有创意地解决问题,并作适当的评价。切忌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如有的教师在学生竞相发言或展示时用“请坐,还有哪位?”来“衔接”教学过程,不对学生的表述作任何评价。同时也不要滥用表扬和掌声,比如,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参与表现出极高的热忱,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一律用“好!很好!真聪明!有创意!来点掌声”等溢美之词来评价,至于“好”在哪里,“聪明”在何处,有何“创意”,一概不管。
  课堂上,教师最忌讳的问题是掌握了“话语霸权”,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只顾自己侃侃而谈,满堂灌,而学生却成了被任意摆布的“木偶”。在这一点上,我对广东省广雅中学宋曼蕾老师在一次全国高中音乐新课程改革研讨会上的一段发言非常认同。她说:“不教教材教能力;不求学生回答最好,只求学生人人思考。”我们应该站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角度,去观照、反思、实践我们的音乐教育教学。
  
  综合驾驭课堂,适时展现技能
  
  音乐课堂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教师应适时展现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包括音乐技能、语言、课堂的驾驭能力、即兴应变能力等等。当然,作为音乐教师,展现音乐技能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现场范唱、范奏、表演对学生的感染力往往比听录音、看录像效果要好得多。其实,这也最能体现音乐教师的“价值”。
  当然,上好音乐鉴赏课需要注意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课堂上教师的服饰、仪表要得体,不要化浓妆、佩戴过分显跟的装饰物;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应平等交流,相互尊重;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精细,充分发挥电化教学的辅助作用,但同时也要特别注意,千万不要只注重多媒体课件而忽略了课本的使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61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