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探究性讨论”的几点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海英
探究性讨论是各学科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围绕某个主题进行讨论,学生能学会像科学家那样思考,亲自发现知识,并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探究性讨论虽是探究活动的一种重要途径,但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讨论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的成功有赖于教师的精心准备与安排r,恰当的指导与帮助。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讨论时,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择恰当的讨论问题
选择什么问题作为讨论的主题,关系到讨论能否取得理想结果。在中小学的各门学科中,有些内容适合开展探究性讨论,有些则不适合。判断某个内容是否合适,主要有两个依据:一是看学生是否具备相应的知识基础;二是看这个内容在科学上是否已经形成定论。如果某个知识已成定论,无可争辩,而且学生对此已确信无疑,就无法引起学生的争论或讨论兴趣。当今有许多人类所面临的科技和社会问题值得探讨,诸如人口激增、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生态平衡等由科技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学生对此有强烈的兴趣,教师可以将它们融入有关学科的探究活动中,作为讨论的主题,以加深学生对科学的认识,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
良好的课堂讨论环境表现在许多方面,但总体上看应有一种鼓励、支持性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自己的观点受到欢迎和期待,进而才能自由发表看法。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尊重每个学生的观点,对学生的各种回答尽量作出积极肯定的评价,做到像有的学者所建议的那样,即使学生的观点离题甚至“错误”,也不要一口否定,更不能嘲笑挖苦。而要在肯定学生动脑思考,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同时,指出为什么说他的观点与主题无关或者不是本次讨论所想得到的。
三、重视讨论小组的组建
探究性讨论以小组为组织形式,这种小组正像班集体一样,不能是一个松散的群体,而应当有一定的凝聚力,小组成员间能发生相互影响与密切配合。这样,每个小组成员才能平等参与,才有利于讨论的顺利进行。为了使探究性讨论成为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仅仅将学生临时分成若干小组这种做法是不行的,而应当在班级内建立相对稳定的有凝聚力的学习讨论小组。 小组的形成大致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接纳信任阶段
小组每个成员试图确立自己在小组中的位置,被小组中的其他成员所接纳和信赖。教师应对小组中每个成员的观点和能力表现出兴趣、尊重以及信任,允许他们发表不同意见,甚至提出怀疑与担心。
2.形成影响模式阶段
逐步确立小组成员间的影响形式,以多向相互影响模式为宣。教师应通过提问鼓励每个学生,尤其是那些沉默寡言的学生充分发表不同的意见,力争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双向或多向影响模式,避免出现少数人影响多数人的局面。
3.确定小组目标阶段
小组有了明确的集体目标和共同的行为规范。教师应积极介入,促使小组建立有意义和具体清楚的目标及行为规范,并帮助学生确定达到目标的具体操作过程。
4.完善阶段
小组成员相互协调,解决小组内部的各种矛盾冲突。教师应持积极支持的态度,帮助小组成员诊断并解决小组内部在接纳、行为规范、影响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四、把握讨论的基本流程
课题小组-―课前调研―组内讨论一各组帮组讨论―提交未果问题―教师点拨一反馈。
1.成立课题小组
把一个班的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7至8人,并选出一名同学为课题小组组长。在分组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和梯次性,每个小组最好是有成绩优异的和成绩稍差的同学以便形成一定的梯次,并在每个小组中各选一名同学为小组长。(注意担任小组长的最好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小组长的任务主要是负责本组课题的组织和形成工作)
2.课前调研和自主学习
教师提前把复习学案发给学生,学生充分利用课前自主学习的时间进行学习和课题调研,以保证在课题讨论前完成本组所分配的课题研究任务。课题小组组长做好本组的督促和监督工作。
3.自主探究与分组讨论
这是探究性分组讨论法的核心。具体办法是各个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探究性讨论,小组成员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阐述自己的调查成果,首先是组内进行自查自纠,对一致的观点予以肯定,对有歧义的结论做好记录。其次,各组轮流阐述本组的研究成果。对本组无法解决的有歧义的问题交给其他的小组进行解决。其他小组仍未解决的问题由课代表负责交付任课教师解决。
4.教师点拨与总结概括
教师对各组讨论后仍无法解决的问题予以解决,对有异议的问题进行重点点拨与总结。并对各组的成果予以适当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成就感。
五、注重师生主体性发挥
1.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愿望,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介绍探究性学习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或帮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总结出科学探究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和交流,并通过鼓励、反馈等行为,激发和保持学生探究的欲望。
2.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师指导探究的同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始终明确:学生才是活动的具体执行者、情感体验者,是评价的主体。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64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