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 竑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团队精神在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学会合作”列为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而新课程则把合作学习作为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因此,如何实施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切实转变,成了当前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领域的一项重大课题。
然而,认真审视一下,我们的许多小组合作已走入一个新的误区:学生的合作学习成了一番热热闹闹的课堂摆设,成了课堂气氛活跃的标识,而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深入讨论。具体表现为:教师出示目标思考题后,就急于让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结果,而作为具有思维独特性的个体――学生却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特别是那些思维迟缓,学习热情不高的同学,这样的合作只能助长他们的依赖性。其次,是学生交流、探讨的时间得不到保障,往往学生还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处在一种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时,教师却因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而草草收兵,这样的合作仅仅只是完成了一种形式,哪来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探究。第三,学生参与不均衡。小组合作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但只要稍加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小组活动中真正发挥作用的是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他们主宰了整个合作的过程,而相对较差的学生却很少有发言的机会。第四,教师指导调控不够。通常情况下,只要学生一讨论,教师就无事可干,或在讲台上踱来踱去,或自己看自己的课本……而不是巡视指导,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因而把握不住学生的思维动态,丧失了小组合作的价值作用。
针对以上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使每一个学生在合作中都能得到发展,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协调能力,就必须在优化合作准备、优化合作流程、优化合作指导上下工夫,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 。
一、优化组合,注重自主,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
合作学习的成功,有赖于小组成员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因此,科学地组织好合作小组是开展好合作学习的前提。小组的组合不是三四个学生的简单组合,要对全班学生进行认真研究、设计,按照异质分组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思维活跃的程度进行合理配置,并选出小组长负责协调工作,保证合作学习时没有一个组员游离于小组活动之外,以利于形成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取长补短,使每个组员都能在合作学习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同时,在合作学习之前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思维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独特的感悟和理解,形成观点和看法。有了初步的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这才有合作的条件。如果不让学生仔细地研读课文,就匆忙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讨论也就无法顺利展开。
二、优化合作内容,保障交流时间是合作学习的有效支撑
教学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实际,科学设计方案,“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设计好每个环节,激发兴趣,循序渐进。如果问题设计得十分容易,学生完全可以自己解决,那么开展合作学习就没有意义,而是一种摆设;如果问题太难,学生依靠现有的认知水平无法解决,那么,就会失去解决问题的兴趣。因此,问题的设计要难易适度,富有探究性、层次性、开放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进来,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跳起来摘到果子”。同时,问题提出后要有充分的时间保证,合作学习才会顺利展开。因为每组成员思考后均参与讨论,时间太短,学生的观点就得不到很好的合作与交流;只有给足时间学生的合作才会在生生互动的碰撞中产生耀眼的火花。
如:我在上《长城》专题时,先组织学生广泛阅读有关《长城》的文章选读,然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
(1)你收集到哪些关于长城的资料(关于长城的民间故事、传说、成语、谚语、民歌民谣等或从网上查找到的关于长城的最新资料等)与同学进行交流;
(2)有人认为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华夏文明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活生生的教科书,一辈子都学不完用不尽;也有人认为长城是古代修筑起来防御外族入侵的围墙,在今天高科技发展的社会里已经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了,余秋雨也说:“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对此,你有何看法。
(3)你心目中的长城是什么?把你写的关于长城的文章在小组上交流并作简明的自我评价,小组选出优秀习作在全班进行交流。
这三个问题容量大、思维量大、富有挑战性。如果学生在合作前没有自主地学习,对长城的有关文献、资料没有进行大量的收集,没有对前面的文章进行仔细的阅读,没有形成独特的感受、观点,没有形成文字写成作文,就不可能有课堂上40分钟的热烈合作交流;如果不保障学生有40 分钟的交流,就不可能产生激烈的争论、碰撞,更不可能形成对长城正确的价值观取向的认识。
再如,学习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一文时,在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后,我设计了这样的提问来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1)作者深情地回忆了母亲的四个片段,哪些话、哪些事、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找出来与同学交流并说说让你感动的原因;
(2)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你认为邹韬奋成长的家庭环境哪些是可取的,哪些是不可取的,为什么?
(3)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你认为对你的写作有何启发?
这三个问题有层次,开放而富有挑战。问题的提出一下子激起了学生争辩的欲望,课堂合作讨论时时冒出智慧的火花,合作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优化指导调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开展合作学习的质量保证
新课标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主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师生双边对话中的首席。合作时教师不仅要主动融入学生的讨论,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情感的交流,共同求得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留心每个成员合作学习的状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讨论焦点、合作效果,捕捉并梳理学生学习过程的思维特点,大面积获取学生合作中的大量信息反馈,为教学评价及调控指导提供第一手材料,并能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
以上所谈,只是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一点肤浅的认识和做法。如何更科学、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学习,还将有待于探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07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