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国琴 陈仕玲
二十一世纪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化时代。众所周知,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语文教学时时处处都在享受着它给我们带来的直观的、便捷的好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信息技术是当前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将教学内容融图、文、声、像于一体,直观形象地传授给学生,大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的心态,使学生这一主体得以充分的发挥。它不仅已成为教师学习提高的一种途径,也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工具。合理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优化语文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1. 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中重难点问题
小学生的年龄限制了他们的理解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对于一些含意深刻、抽象的文章,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全方位感知多种信息,激活学习的内因,就能有效地把抽象转化为具体,降低难度,突破重点。 笔者在教学《长城》一课时,为了突破难点,使学生了解长城的基本构造特点,从而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和为修筑长城这一世界文化遗产所作出的贡献;为了更好地创造学生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课件把长城不同角度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并辅之以配乐,让学生真切地体味长城的雄伟和壮观。在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时,我用课件辅助(展示与重点句子相得益彰的长城图片: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崇山峻岭之间,东起……西至……)图文并茂,促进了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充分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修建长城的艰辛和无穷的智慧。这样就有效地解决了学习中的难点,提高了课堂效率。
2. 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
纵观小学1-6年级的各种版本的现行语文教材,我们不难发现,经典的、广为流传的古诗词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诗歌语言精炼,韵律规则,意境优美。但由于小学生的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理解能力较差,对诗词中所描绘的社会背景、风土人情了解甚微,因而古诗词教学一直是一大难题。在古诗词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将时空的距离缩短,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地展现出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如我在教学古诗《题西林壁》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象时,由于自己没有游览过庐山,对庐山的了解也仅仅局限于教参上或网络上的一些图像资料,如果仅凭自己口头的讲解,也无法让学生透彻理解、体会诗句的意思。为此我恰当地借用介绍庐山风光的一段录像,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诗人为什么会有这种错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通过多媒体的的展示,画面上庐山的样子一会儿横,一会儿侧,一会儿近,一会儿远,学生看后一目了然。录像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的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积极观察、思索,很快从动态画面中领悟到诗句的意思。
3. 利用信息技术,能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
我们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和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我们知道,《语文》它不是孤立的单门学科,就现在的语文教材而言,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真可谓包罗万象。要学习和理解这些不同的教学内容,就必须要求学生对相关的课外知识有所了解,学会收集资料,这也是十二册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收集资料的方法很多,上网查阅也是一种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的过程,训练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相互交流,不仅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交流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说利用信息技术,能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如果说语文教学是一朵精美的花朵,那么信息技术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如能合理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就能给语文教育教学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08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