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在新课改思想引导下的教学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淑娟 何晓霞

  摘 要:作为新型计算机教师,我们应创设愉悦、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在教学中,以任务驱动为主线,练习为方法,加强理解和认识为目标。
  关键词:新课改 教学实践 教学过程
  
  随着我国对创新型人才的渴求,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作为新型计算机教师,我们该怎么做呢?
  这是我在新课改思想引导下的教学实践。
  
  一、创设愉悦、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
  
  交往论认为,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理解、尊重的人际关系。通过师生间的交流实现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就达到了教学相长的境界,从而形成了“学习共同体”。这个共同体需要在愉悦、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形成。
  多鼓励,少批评;多引导,不专断,用爱和欣赏的眼光和心态去与他们沟通交流――这是我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用微笑相互问好,相互沟通。我总是大大地鼓励那些有问题时主动站起来的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又激发了学习兴趣,我也能够很迅速地把握学生听课的疑难点,同时还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同时,我尽量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对这些闪光点给予肯定:“你的想法比我更好!”“以后要再多些更好了!”以此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顺利进入更高层次的创新学习。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见解被肯定、被鼓舞、被信任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自然就被激发了出来。
  每次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对那些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我总是毫不吝惜地在作业本上写一个大大的“好”字。看到学生拿到作业本时对自己受到表扬的欣喜,其他同学的羡慕,我知道他们都在暗下决心:下次我也要在作业本上留个大大的“好”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我要学”、“我想学”的愿望和要求,就能真正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这将影响学生的终生。
  我的课程安排是每班每周有两节课的上机时间。当学了一部分新内容时,我总是会引导他们在计算机上首先发现一些比较有趣的问题。
  例如,学习“循环语句”这一章后,在上机练习时,我引导他们发现一些小程序。当他们看到排列整齐的Fibonacci数列、用“*”编辑的钻石图案、奇特的杨辉三角、神秘的魔方阵时,激动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通过这些小例子使他们深切地体味到,C语言真的好奇妙,通过这么几行的代码就能做出这么好玩的东西,真有趣。
  虽然C语言的确是一门很枯燥的课程,但通过这种方法进行引导以后,我发现很多学生开始对它产生兴趣了。
  
  二、任务驱动为主线,练习为方法,加强理解和认识为目标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各种计算机教材编写者都着力贯彻这一教学方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计算机课要想学好,我自己体会是:多做题,多理解,多上机,多分析。
  “每章一测”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些练习题的做与讲解过程中,学生们充分地查阅了课本,既很好地检查了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又充分地理解了课本中的内容。当遇到疑难问题时,我鼓励他们上机去看一下结果,再分析原因,从而养成良好的实践的习惯。
  实践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及时得到运用,并在应用中使知识得到及时印证、体会和巩固,同时又能使学生对没有理解的内容产生再认识的渴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我也能通过学生们的答题情况,了解他们掌握水平,以便查漏补缺,使学生掌握知识更完善。这种方式为我与学生们沟通架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
  在课下,有的学生高兴地对我说:“老师这么上课可真好,以前我一直都不太懂的内容,通过做题和讲解,这节课所讲的我全听明白了。老师咱们下次课还这么上吧!”
  
  三、反思、合作、学习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体会最深的就是:“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时时有这样的感受:自己掌握的知识太有限了。尽管教学经验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帮我们完成一些任务,但是要真的教得精彩、实用,我感觉自己需要太多的学习和知识的积累。
  面对未来的教学,新问题会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充电,以拓宽知识面;去听一些其他教学效果比较好的教师的课,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跟上计算机飞速发展的步伐,做一位学生喜欢的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22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