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实践教学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梁昌国
摘 要: 随着2006年新课改在安徽省内全面展开,如何提升高中地理实践教学水平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研究发现,地方特色实践教学大纲的缺乏,教学模式的单一,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缺乏,师资队伍建设的严重滞后是高中地理实践教学整体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针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地理实践教学水平 影响因素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1]可见,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使得实践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地位愈发突出。自2006年秋季安徽省在全省范围内推进新课程改革以来,如何提升高中地理实践教学水平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广大一线地理任课老师和地理教学研究者对此也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探索,但整体效果不好。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哪些因素阻碍高中地理实践教学水平提升。
一、地方特色的实践教学大纲缺乏
尽管新教材和新教学大纲都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中国地域辽阔,地域特征、气候与文化都有明显差异,而独特的地理环境对学生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建构具有非常大的影响,由此可见,新教材和新教学大纲的局限性不容忽视。一般性的、指导性的教学大纲显然不能满足各地中学地理实践教学的需要,符合地方特色的地理实践教学大纲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指导性、针对性更强。以安徽省为例,皖南地区与皖北地区在气候、地貌和文化等方面就存在明显差异。前者以丘陵和徽州文化为代表,后者以平原和皖北文化为代表。不同的地域特征孕育不同的文化。若在实践教学中不考虑这些因素,显然难以提升高中地理实践教学水平。因此,高中地理实践教学应以新教材和新教学大纲为指导,各中学及任课教师结合本地实际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地理实践教学大纲。潘立新、黄成林等人于2008年对安徽省地理新课程教学进行了一次全省性调研,从实证角度论证了开发符合地方特色,切实可行的高中地理实践教学大纲的重要性。[2]
二、教学模式单一
长期以来,高中地理教学都是以课堂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主,为“应考”,采用“注入式”教学法与题海战术,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忽视了通过主体参与感知和深化知识,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这一重要环节。作为地理实践教学的参与者,高中生应被赋予更多的话语权。高中生的主体性应体现在,不仅是大纲的制定者、执行者,而且是大纲践行效果的直接评判者。
近年来,随着电视、互联网普及,社会流动性增加,高中生获取地理知识和信息的途径日益多元化。更为重要的是,高中生正处于求知欲望强、自我意识强的特殊阶段。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多样化的地理实践教学方式和手段。
尽管新课改将高中地理纳入选修课范畴,认为地理教学应着眼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但应试教育的影响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扭转。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安徽新课改实行4年来地理实践教学整体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高中地理实践教学方式和手段改革已刻不容缓。多媒体教学、虚拟教学、问题型教学、探讨型教学及研究型教学应更多地运用于高中地理实践教学。
三、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缺乏
高中地理新课改的目标之一是教师在高中地理实践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广泛的学习空间,更充分的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建构能力;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通过主体参与的方式在实践中获得和感知新信息,形成独立见解的创新能力;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而在目前条件下,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无疑是高中地理实践教学最理想的场所。
一直以来,地理课在高中课程体系中位置较为尴尬,学校和学生都不太重视,任课教师多被视为“边缘人”。与之相应的是,学校对地理课程的实践特质未有充分认识,不知“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3],致使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严重滞后。在很多农村中学,甚至连基本的地理课堂教学道具都没有,更不用说实验室和实习基地了。这些都严重制约了高中地理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
因此,有条件的中学应尽快加大经费投入,完善试验设备;加大教师实践教学技能培训力度,加大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中的比重;建立科学合理的地理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密切与地方政府的联系,加快实习基地建设,以提升高中地理实践教学水平。
四、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高中地理实践教学水平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各地中学在人才培养及引进上严重偏向语数外等主干学科,高中地理教师队伍面临年龄结构老化、学科资源短缺、实践教学能力差的局面。更为重要的是,由于高中不属于义务教育,政府投入普遍不足,各地中学在地理教学及教研上的投入明显不足,使得地理课程的边缘性地位进一步加剧。这些都限制了地理实践教学潜能的发挥。
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各地中学应通过内部择优培养、对外引进优秀人才,加大课程建设投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构建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实践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学团队,从而促进我省地理实践教学水平的整体性提高。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地方特色实践教学大纲的缺乏,教学模式的单一,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缺乏,师资队伍建设的严重滞后是高中地理实践教学水平整体不高的重要原因。就现阶段而言,前两者是主因;就长期而言,加大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另外,教育主管部门、教师与学生在新课改中的角色领悟及角色实践也都直接影响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提升,限于篇幅,本文就不赘述。
参考文献:
[1]郭峰.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实践教学[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9,4.
[2]潘立新,黄成林等.安徽省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调查与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09,1.
[3]蔡金花.新课程高中地理社会实践教学的初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09,17.
[4]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走进21世纪的中国地理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袁孝亭.中学地理素养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66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