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更新教育理念,促进专业成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折军飞

  摘 要: 本文借助一个案例说明了年轻教师为什么要学习教育理论知识,讨论了学生观、教学观、教师观的更新,及其对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年轻教师 教育理念 专业成长
  
  2004年3月19日上午第二节课,河北省曲周县小学教师刘某让学生依次伸出手,用削铅笔的小刀子划孩子们的手心。全班顿时哭声一片……而她的理由居然是为了让孩子们“好好学习”。可悲的是,体罚或变相体罚在落后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几乎每天都在无情地上演着。可又有多少人真正深刻理解它对孩子身心所造成的无法估量的伤害。为此,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这样的教育教学事故频频发生,屡禁不止?难道说为了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我们就非得采取如此落后的教育手段?
  有学者指出:“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对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来说,不仅要做一个合格的教育者,而且要做一个优秀的学习者。年轻教师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可他们往往不得不经历初为人师的尴尬:处处碰壁,甚至有点四面楚歌。一方面年轻教师大多接受的是应试教育,他们身上总是或多或少地残留着应试教育的观念。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部分年轻教师教育理论知识的欠缺、陈旧。“严师出高徒”,“孩子不打不成才”,这些对教育的习俗性认识大量地存在于他们的教育生活中。
  因此,对年轻教师来说,学习教育理论知识,更新教育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这里所说的“科学”是一种借助于“猜测”和“反驳”而进行的从旧问题到新问题的认识活动,其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获得对于问题的“终极解释”或“绝对真理”,而是为了寻求“更好的”、“更有效的”,因而也向进一步批判“开放的”解释。教育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它是以观念或信念的形式存在于教师头脑中的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看法。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体现教师的所有努力都要有利于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人格尊严的维护和美好人性的成长。教育理念主要包括学生观、教学观、教师观等。
  一、学生观的更新
  许多年轻教师把学生看成一张白纸,一个可以任意填灌的装知识的容器,大大制约了学生在当代背景下的发展。在20世纪末,有研究者对学生观进行过比较综合的研究,具体指出学生观的更新包含对学生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的认识。这就需要我们承认学生具有关注和要求自己主动发展的需要与可能;关注学生的潜能,使他们的潜能充分自由地发挥、发展;关注学生差异,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实现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各自的特长和个性能得到健康、充分的发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展示自己的各种才能。
  二、教学观的更新
  教学观,顾名思义是对教学的总体性认识或基本看法。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有些年轻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应试成绩,忽视学生的能力发展,强迫灌输,机械背诵。对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意外答案、质疑、有价值错误等,一律采取压制、不理、或者简单处理的方式和态度。
  叶澜教授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多种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的活动过程。所以,分析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不是‘教’,也不是‘学’,而是教学如何‘互动生成’。”这种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要求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珍视课堂上出现的意外的非预期现象,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热情,关注真实有效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充分地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真实状态,使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使课堂上能够涌现出更多更有价值的教育“资源”。
  三、教师观的更新
  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我国历来就有尊师重教和维护师道尊严的优良传统。“老师是辛勤的园丁,用汗水浇灌幼苗”,“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这些话语勾画出教师是一种“奉献”的道德形象和比较刻板的“匠人”形象,但并未真正涉及教师职业劳动对自己生命发展和生命力展现的价值,以及因从事这一职业带来的内在尊严和欢乐的满足。
  《教师法》把教师的职责表述为“教师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所谓教书育人,就是教师通过承担各门课程的教学,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指导学生主动地、有效地进行学习,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来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教书与育人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然而教书育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重视教书而忽视育人的现象是大量存在的。今天的教育绝不能只停留在完成传递文化、知识、技能上,停留在让学生只知学习与继承,不思也不会创造的水平上。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了教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以及与此相应的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使教师职业满足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才能的发挥;使教师职业内含着对人的内在力量的挑战和激发,在促进从业者个体生命发展的同时,享受从业带来的内在尊严与欢乐;使教师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教育内容及不同的教育条件,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才能,进行科学创造,设计各式各样的教育教学方案和方法,机智处理各种偶发事件,形成不同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门组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1998年12月,国家教育部颁发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其中包括大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跨世纪园丁工程”,突出了提高教师基本学历、加强在职教师的职后培训和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等一系列工作。这就要求年轻教师努力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在教育生活中尝试实践先进的教育理念,探究教育问题,研究教育对象,通过即时性的反思与重建,使教育迸射出创新的火花,形成新的经验和体悟。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第二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2.
  [2]叶澜.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胡德海.教育学原理[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
  [4]“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课题组.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中国青年研究[J].2006,(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74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