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玉红

  摘 要: 实验是验证科学教学的重要方法。小学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虽然没有科学家所做的科学实验那样复杂和规范,但其目的还是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去探索、认识自然界的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从而培养他们独立、主动的探索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达到科学启蒙教育的目的。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实验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意识,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作用,不仅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且使科学探究在课堂上真正生根开花。
  关键词: 小学科学实验 自主探究能力 科学知识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素养是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的,教师必须通过组织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感受、体验并内化。那么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我结合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洞察力敏锐的一种表现,也是具有创新意识的表现。在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应积极创设情境造成学生认识冲突,引发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而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
  如在教学《磁铁有磁性》一课时,课始,我用事先准备好的用纸包好的磁铁去接近学生的文具盒,文具盒一下子被吸了起来。这时,我让学生猜猜纸里包的是什么?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然后我从纸包里拿出磁铁验证学生的猜测,从而使学生产生许多想要研究的问题。
  二、大胆猜想和假说,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学生自行探究发现和提出问题,心中一般都有自己想象的答案。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大胆作猜想和解释,“要发动小孩子来创造性地对这些规律作出解释”。创造性的猜想和解释可以打开学生想象的翅膀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供契机。
  如在教学《导体与绝缘体》一课时,面对实验桌上的20多种材料,我首先引领学生进行猜测哪些材料是容易导电的,哪些材料是不容易导电的,让学生在实验前就有了一个自己的猜想和实验后的探究成果的对比。
  三、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要探索大自然的秘密必须让学生亲身去实践和行动,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教师所做的是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科学知识的实践机会,做好引路人。
  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提供机会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自己操作、观察现象、分析探究问题,从而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在学生设计实验时,教师不要进行多余的干预,更不能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意图去操作。如《溶解的快与慢》一课,当学生提出“热水比冷水溶的快;细盐比粗盐溶的快;搅拌比不搅拌溶得快”等假设后,我让学生自主确定实验目的和方案,进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活动。应相信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设计出较好的实验方案,教师在这一点上往往喜欢包办代替,认为还是老师讲一下既能节省时间,又能使实验很科学严谨,却不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被剥夺了,看似热闹的实验场面,只是教师导演的一场戏。
  又如:在设计各种颜色物体反光能力的实验中应强调,反光的物体要对着阳光,光线越强,物体反光效果越好。各种颜色物体反射的光要投在一个白色的背光的物体上,观察物体反光的效果。学生在室外选择了光线较暗的白墙做为反射光线投射的屏幕,效果很好。这说明学生已经不是被动地听老师安排,而是在明确实验目的的基础上自主地设计、操作实验。
  四、亲身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探究既是科学课程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是亲身经历探究过程。我们在科学课堂中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使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探究教学是根据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的程序,最后达到运用的目的。程序是相同的,只是学生探究的事物是成年人熟知的事实。但这对于小学生而言,每一次探究都是真正经历一次科学研究的过程。
  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学生看到桌上摆着各种能发声的材料:鼓、锣、音叉、橡皮筋琴、铁盒、内挂小球的塑料瓶等,立刻会想到研究有关声音的问题,也就很自然地提出有关声音的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为什么声音各有不同?”“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对这些问题进行整理,使学生发现,要弄清这些问题必须先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从而明确本课要研究的问题。明确了要研究的问题后,我引领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体验整个实验过程,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体验了一次严谨的研究过程。
  五、自主总结实验结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经过充分的设想与实践,各自会有不同的发现和不同的感知。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事物的现象,鼓励各种不同的意见争论。教师不要轻易地肯定或否定,留时间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认识,把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现象和认识提炼出来。在收集、整理、归纳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讨论和交流,将探究活动中获得的零碎、模糊的思维变得清晰直观且丰富多彩。
  例如,有学生总结电磁铁的磁极时说:“电磁铁也有磁极,钉尖是南极,钉帽是北极,磁极可以改变?”显然,这前半句只是他在实验中看到的一次直观现象的结果,对他的总结,我不是简单地予以否定,而是让同学们讨论修正,重新概括。有学生修改说:“磁极是可以改变的,钉尖不一定是南极,钉帽也不一定是北极。”我给予肯定,鼓励大家说正确、说完整。最后有的学生总结出了电磁铁线圈缠绕方向发生改变,电磁铁磁极就发生改变;改变电流方向,电磁铁磁极也发生改变。这样就达到了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总之,我们要把科学知识和其他教学材料都当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科学素养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在实验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让学生在自发状态下热衷地探究活动,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修订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87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