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制图》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蓉
摘 要: 本文介绍了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制图》课程的开发内容及开发步骤,提出了该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组织模式。
关键词: 基于工作过程 《电子制图》 项目教学
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成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学校对学生的培养要有更直接的岗位指向性。在专业课教学中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形成职业能力,确保职校毕业生按市场岗位要求零距离就业的有效途径之一。
《电子制图》是电子类专业的必修专业技能课,该课程要求学生熟悉绘制电路原理图的基本方法与技巧,掌握印制电路板设计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印制电路板设计制作的基本技能和相关技术。该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操作应用性强。以往投影与上机交替进行的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已不能保证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更不能保证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技能培养,我们对《电子制图》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基本思路进行了解构和重构,通过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全面改革,促使《电子制图》教学获得更好的发展与完善,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
所谓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某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电子制图》课程开发是将生产实际中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课程的过程。因此,构建这种课程需要了解和掌握电子企业绘图制版的生产和服务情况。我们根据所获得的相关数据,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把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放在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三方面。
首先进行企业调研,分析绘图员工作岗位职责,根据工作任务能力要求来确定课程方案。在确定课程方案的基础上编写课程标准。编写时,紧贴“基于工作过程”,坚持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原则。内容的组织按照“项目模块”进行,将每一个项目的知识和技能按照对应的专项能力在工作中出现的频度、内容的难度和掌握的程度进行排序,列出课时细目及内容,明确学习范围的深度和广度,对学习目标进一步分解并配合适宜的学习训练时数。课程内容是达成学生技能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项目任务的确定极其关键,其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技能培养。理想的项目案例实用性强,涉及的知识点能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我们选取稳压电源、录音机、数字钟、单片机实训系统为学生的电子实训项目。学生已经装配过,对电路图与电路板已很熟悉,降低了对于新知识的畏惧感。由于一个项目案例一般在一次教学时间内难以完成,我们将一个项目分解成若干个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形成一定的技能。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组织实施
以往我们的教学组织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学科的完整性,与生产实践脱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过程确定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围绕岗位工作过程展开。通过采用“项目教学”,以任务驱动作为核心组织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贴近工作岗位。
1.提出明确而适度的项目
项目任务的明确对于学生的学习与项目的最终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与所学习的内容和现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情境,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项目当中,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技能。这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在融洽与和谐的情境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合理分解项目
分解项目是将一个项目分成若干个小任务,任务的设计要体现出学生的活动性及活动的效果性。教师通过创设任务情景、讲解、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发学生探究问题(任务)的欲望,在任务的分解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提出任务的语言表述要准确,以减少学生的理解障碍,尽量不让学生对任务产生太大的畏难情绪,以免进一步产生抵触情绪。
例如设计制作稳压电源这个项目,教师提问:如何利用软件绘图,包括加载元件库、放置原件、修改元件属性和连线等;原理图绘制好了怎样才能载入到印制电路板上,包括电路板的尺寸规划、封装库的选择和布局、布线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印制电路板的实例以供参考,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功能或任务是可以通过学习完成的。这样可以逐步消除对完成任务的畏惧感,树立信心,使教学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3.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
任务提出后,学生就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方法和手段去完成任务。教师只充当引导者,项目设计内容需要什么知识,教师就讲什么知识。让学生围绕任务思考、探索,遇到问题师生互相讨论,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感觉到自己是项目的主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以往教学中教师按部就班地讲解教材中各种软件操作,学生听后不用,昏昏然不知所学何所用的现象。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评价方式
作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电子制图》课程的教学评价应该是一种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服务的发展性教学评价。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评价过程中,除了对学生的项目作品进行评估,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动手能力、参与度等,如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准确率、思考问题的深度、是否有创意、发问能力。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树立自信心和荣誉感。课程的评价还可与学生技能证书考评相结合,例如“电子CAD中级工”的考证。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实践能力提高较快,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电子制图》课程改革在我校的实施已经初步取得成效。学生对实际的工作项目有了较完整的认识,特别是经过自主设计和实践,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都得到了明显加强,只有让《电子制图》教学与工作、生产紧密结合,才能使学生在就业的时候更具竞争力,成为满足21世纪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吴全全.学习领域:职教课程内容重组的新尝试――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职教论坛,2004,(8).
[3]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92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