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经济林栽培”课程教学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经济林栽培”是林业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以培养高职学生的经济林栽培和抚育管理能力为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经济林栽培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初步具备从事经济林栽培生产以及相关技术管理的岗位能力。在近年来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我校“经济林栽培”课程教学团队不断更新课程知识点和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满足社会和企业对林业栽培类专业人才的需求。
   一、“经济林栽培”课程传统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一)教材方面
   目前,我校授課所用的教材是《经济林栽培学》(杨建民、黄万荣主编),并参考全国职业院校规划教材《经济林栽培》(王立新主编)。这些教材均以总论和分论两部分介绍了我国北方和南方的经济林树种的栽培知识,内容较为全面。然而,考虑到我校毕业生主要在江西省省内就业,这两本教材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就业岗位接触到的树种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教学内容不能完全照搬教材内容。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
   一方面,传统教学多采用“教师讲、学生听”式的教学方法,并没有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的个人情况、学习特点。另一方面,当前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重视实践技能,而传统的教学课堂只关注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专业核心课程的知识属于技术知识,实践性与情境性应是其教学的鲜明特征。
   (三)教学评价方面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主要是通过课程试卷考试或者论文答辩的形式完成,根据试卷分数或者论文质量赋予学生该门课程的最终成绩。然而,教学评价属于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既是对学生课程学习情况的评价,同时也是对任课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应当遵循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育目的,完成对学生和教师的双重评价。
   二、“经济林栽培”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为了更好地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满足社会、行业和企业对林业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经济林栽培”课程组教师创新“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载体,实现教学设计项目化、项目实施任务化、任务落实责任化、责任体现成果化、成果评价民主化,通过项目的优化和任务的重构整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为培养满足企业栽培管理岗位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经济林栽培”教学内容设计源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依托课程标准创设教学项目。教师以当地特色经济林抚育管理工作任务为切入点,以培养合格经济林抚育管理技术人才为目标,结合学生前期知识储备、现实工作过程或虚拟工作过程设计教学项目,重构课程教学内容。与此同时,为达到项目既定目标,分解教学难点,又将项目细化为切实可行的任务,以任务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企业生产实际情境是教学资料的源头,林业技术相关校企的深入合作为教学项目的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经济林栽培”课程教学过程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导,同时辅以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分组教学法等,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组织教学,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实现“学中做、做中学”,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网络资源平台、学习平台和交流工具的应用可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课前学生通过资源平台初步了解教学内容,学习平台的利用让“教”有所依,教师及时根据平台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策略,学习平台让教学评价实现了数字化和过程化。此外,信息交流工具缩短了师生距离,便于师生随时随地交流,教师可以及时解答学生疑惑,突破了课堂的空间限制。
   以“经济林栽培”课程中“嫁接技术”章节为例,教师在课前通过蓝墨云班课推送关于嫁接技术的视频,通过闯关练习、技术答疑、自我总结等环节,让学生在课前了解课程知识;讲课过程中,教师根据区域实际,选择赣南脐橙果树作为教学对象,将学生置身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教师佩戴无线智能眼镜,将第一视角的实操视频传输给手机终端,让学生了解嫁接技术的细节、过程。然后,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为若干项目,每个项目进一步分解为若干任务,将这些任务分给不同的团队,并为每个团队配备一名企业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完成操作流程。课后,学生举一反三,选择不同的果树进行嫁接操作,并拍摄相关视频,上传到云班课平台,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和其他学生对视频进行点评,完成课程教学目标。
   三、教学评价的改革
   在“经济林栽培”课程教学实施之前,教师通过查找资料或与企事业单位沟通等方式,为每个项目和任务制订一份较为详细的完成情况评价表。评价表包括任务的准备情况、组内合作情况、知识的应用、技能的形成及创新情况等。教学评价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三部分。教师评价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主要评价学生掌握技能的准确性、规范性和熟练性。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否完成了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应用、同学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评价的手段包括:学习平台学生任务完成情况的数据统计结果、课中小组探究活动及汇报情况。教学评价改革至关重要,及时、客观、公正的评价,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自信心的重要途径。
   (本文系2017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经济林栽培’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XJG-17-57-4)
  (责编  张德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56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