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驿轩

  摘 要: 优秀的中小学校园文化是一种振奋每个校园人的精神,是一种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吸引力和生命力的动力,更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摇篮。将其优秀的内涵积淀为一种育人的教育思想,纳入到多元文化的体系中,形成新型的具有个性的独特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 文化建设 中小学校园文化 多元文化
  
  多元文化包含各族群平等享有文化认同权、社会公平权和经济受益需求。[1]这是全球文化多样性大会上对“多元文化”的内涵作出的解释。可见,多元文化不仅仅是对文化存在差异这一事实的简单认可,更与文化主体的生存发展权密切相关。[2]多元文化模式不仅是近代西北少数民族文化的一种宏观构建方式,而且体现为每一种文化的构成方式,[3]诸如校园文化的建设。
  校园文化这一概念由美国学者华勒(W.Waller)在1932年最早提出,他将其定义为学校中形成的特别的文化。在我国,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被正式作为一种区域文化、一种社会文化的亚文化由高校提出。[4]这是一种独特的精心挑选的文化,要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的形式和内容,使校园人乐于接受和易于接受。[5]校园是塑造人类精神文明的特殊场所,是青少年学生生活的一个特殊环境。[6]要根据学校规模、教育类型、办学历史、地域特征、财力状况等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校园文化就是这种精神和环境的综合体。
  日益发达的网络媒体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渠道,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给予了他们体会并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的机会。学校的管理者和领导者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资源将多元文化的理论引入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起来,立足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指导学生树立文化意识,对本民族文化更加认同。在这种文化认同和对不同文化了解的基础上,不断形成本校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是人类对社会和教育认识、概括、论证和思考的结晶,是社会和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教育上升到自觉状态的标志。[7]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总要形成一种占主导地位的主体教育思想,同时还会存在多种占非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想,呈现出教育思想的多元性。[8]一所学校更是如此,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逐渐形成特有的学术氛围和教学环境。正如南开大学,她的古朴,她的深厚,她的严谨,她所有的一切,深深吸引着每一位中国学子和外国友人。用她的百年积淀影响着一代代的年轻人,向国人、向世界讲述着中国的发展和华夏文明的瑰丽。
  中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作用,培养学生对学校的情怀和认同,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必将体现一定的时代特征。每一个学生就是一种不同文化的展现,同时又体现了对华夏文化的认同和融合。这种文化认同(culture identity),通常被理解为个体或群体对自身所属的文化体系自发形成的一种内在情感,表现为一种归属感或文化情结。[9]
  但是,现阶段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完善的制度和人文关怀,不能很好地起到规范、制约和激励的作用;校园的物质环境建设很好,但对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隐形文化关注得比较少;校园内张贴的名人画像、警句格言等成为学生眼中的“摆设”;校园文化活动很丰富,但对学生的启迪和影响作用甚微,没有从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能力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方面入手,使人感到内涵不深,成效不大;……面对种种问题,学校领导要深层研究本校实际,动态构建校园文化脉络,提升、规范校园文化,以全新的观念、方法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10]这是一个不断推进、长期积累的系统工程,是一种有思想有情感的师生的交流和沟通的过程,更是一次有创造性有战略眼光的挑战。
  中小学校园文化在整个基础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影响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其他任何教育手段无法比拟和替代的作用。现在,中小学教育逐步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必然要求在学校中创设一定的文化氛围,使学校每一次活动、每一个角落都带有育人的痕迹,让每位学生都能受到熏陶教育。[11]打造优秀的校园文化是每一位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期盼,更是每一位领导的职责,也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趋势。但学生素质的培养需要家长、教师及学校等多方面的协调配合才能有效实现。
  优秀的中小学校园文化不仅可以促进教学、科研及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可以使每个校园人的精神得以振奋和升华;优秀的中小学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能较好地调节和激励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较好地培养和激发师生员工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较好地促进师生员工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较好地保持学校的长期稳定。[12]对正处在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阶段的青少年来说,优秀的中小学校园文化环境是他们健康成长的沃土和摇篮,可以陶冶情操,启迪心智,促进全面发展。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明欢.“多元文化论争”世纪回眸[J].社会学研究,2001,(3).
  [2]刘玲,陈泽刚.跨文化交流视野下的校园特色文化建设――黑河学院中俄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感受状况调查分析[J].黑河学院学报,2010,(4).
  [3]王文利.多元与一体的调适――以近代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为例[J].新疆社会科学,2011,(2).
  [4]郭婵英.现阶段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7,(11).
  [5]崔开明.对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青岛教育学院学报,2001,(3).
  [6]张兴斌,矣向阳,何建国.对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2,(6).
  [7][8]王炳照,阎国华主编.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第一卷)[M].湖南:湖南出版社,1994:3,5.
  [9]雷勇.论跨界民族的文化认同及其现代建构[J].世界民族,2011,(2).
  [10]郭婵英.现阶段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7,(11).
  [11]高伟芳.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基于苏州市金阊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时间与思考[D].苏州:苏州大学,2010.
  [12]王大忠.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96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