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PBL模式在数据库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秦惠林

  摘 要: 以问题为导向(PBL)的教学是一种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它的特点和数据库课程的教学要求有诸多一致之处。本文结合PBL模式在数据库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讨论了PBL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所在,并分析了在新的教学方式下对教师的要求。
  关键词: PBL 问题导向学习 数据库 教学应用
  
  一、PBL模式概述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解决一些模拟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学习途径,从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PBL最早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中。之后,美国著名学者布里奇斯和海林杰出版了《管理者的以问题为本的学习》一书,将PBL正式引入教育领域。我国对于PBL开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上世纪90年代,最初是介绍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状况,之后结合我国的教育实践,逐步尝试和探索将PBL引入到国内的各项教学实践之中,并对其引入后的应用前景和是否符合目前的教育现实进行思考。
  二、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的高等教育教学受前苏联教学模式影响较深,主要以学科专业为基础,依托教研室建立起来。教学过程中,以老师讲授理论课为核心,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被动接受书本知识,由教师决定着教学的方向和内容,将学生摆在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配套的实验教学也是跟着理论课程走,以验证理论性实验为主,其教学方法比较机械,忽视了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起不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不强,涉及的知识面狭窄,不同学科之间缺乏相互融合,特别是在使用所学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遇到极大困难。
  三、PBL模式的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
  数据库不是纯技术性的课程,不仅是为了掌握一种数据库软件,而且应充分注意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由于数据库技术发展快,数据库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如果学生对数据库基础知识缺乏了解,没有打下坚实基础,就很难做到触类旁通。同时,数据库又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注重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针对数据库学科的工程性和应用性,在教学中加强实验环节的训练,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的培养。为此,我们按照课程内容和进度,设计了一系列的上机实验和一个综合课程设计。
  考试成绩不优秀的学生往往在以后的工作中表现出了极强的动手能力,而那些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却似乎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上,这不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PBL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以解答问题为驱动力,以分组阐述、展示、讨论及相互交流为手段,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自学、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为主要目标的全新的教学模式。数据库的综合实验即可以采用PBL模式。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不超过6个人,要求学生为某一部门或企业设计一个小型的数据库应用系统。面对设计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学生要明确自己需要查找的目标知识与信息,并在课外时间通过查阅有关书籍、杂志、文献或网络信息获取问题解答所需的新知识与新信息。在PBL式的学习讨论过程中,学生间围绕重要问题相互交流、讨论、评价。在设计过程中,每个学生承担不同的角色和任务,对于这一综合性课程设计,要求各小组对数据库设计的各阶段提交相应的设计文档和报告。在这种模式中,学生之间不是相互竞争,而是相互合作、相互依赖、共同提高,在分工合作中共同完成数据库设计和应用的开发,既锻炼了其团队合作精神,又培养了撰写报告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远比学好一门课程或者是学好一个软件更为重要。如何将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如何学会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高效地学习,是数据库课程教学需要探讨的重要内容。PBL的教学目标是要突出学生的独立自学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资料组织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与数据库课程的教学目标相吻合。
  四、PBL模式对老师的要求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直接动力,教学方式的改进是围绕着这一目的展开的。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比较单一,而新的教学目标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BL模式中包含了与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是问题解决的主体,而不是一个旁观者,使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在PBL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他们由原来的教学核心、主导者转换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与引导者。在数据库的综合实验设计中,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选择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合理整合各种知识和资源,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建立自信,逐步培养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被动地位,使学习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在这个课堂上,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本课程的内容,而且应当掌握相关专业其他课程的知识。如: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同时还应具有调动学生积极性、控制课堂节奏等技巧。
  五、结语
  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是以“问题”为核心的高水平的学习,强调在问题解决过程的知识探究。因此它不一定适合所有的课程,特别是基础课程,它对于那些技能性和实践性比较强课程比较适宜。同时,该模式也并不适合所有的学习者,如果是对问题毫无认识的学生来说,该模式会使他们的学习不知所措,而对于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喜欢阅读和讨论的学生比较适合。将PBL教学模式应用于该课程中尽管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难度,但随着课程群的建设和经验的积累,PBL必将成为适合本课程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有更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5-10.
  [2]曹蕾,罗敏敏,毛晓鸿等.“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中的PBL教学初探[J].计算机教育,2007,(24).
  [3]卢宁.浅谈PBL教学模式之特点[J].神州,2011,(3).
  [4]刘东.浅谈PBL教学实施中教师适切性教学行为[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5]唐晓雯,任艳荣.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J].教学研究,2006,(01).
  
  资助项目: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PHR201008230,PHR2010071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99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