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实际,让小学数学融入生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段 锋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它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基于以上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以实现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生活化。
(1)生活情境导入,引出数学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模拟到商店买商品的情境,由老师担当营业员,让学生轮流当顾客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
学生甲:每千克12.32元的水果冻,买2千克。
营业员:请您付24.6元。
学生乙:每千克10.52元的什锦糖,买3千克。
营业员:请您付31.6元。
突然,学生乙提出疑问,每千克10.52元的什锦糖,买3千克怎么要付31.6元,应该付31.56元。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学生也纷纷提出了同样的疑问。此时,教师再引出学习的内容。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在学习积的近似值时,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增强了教学实效。
(2)借助生活经验,思考数学问题。一切科学知识都来自生活,受生活的启迪。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例如,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上面条形统计图中,哪一张统计图是销售游泳衣的?哪一张统计图是销售羊毛衫的?
学生通过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游泳衣的销售高峰在第三季度――夏季,羊毛衫的销售高峰在第四季度――冬季,迅速得出前一张条形统计图是销售游泳衣的,后一张条形统计图是销售羊毛衫的正确结论。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时,除了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外,还要为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解题的依托,使学生能借助生活经验来思考数学问题。
(3)学以致用,注重课后延伸。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问题解决”与数学教学有着密切的关联。小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这些实际问题都是已经通过数学处理的。只有把这些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才能真正达到内化。为此,应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来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让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搜集“生活中的数学”,并将它与书本知识有机结合,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后,让学生联系房屋的装修,测量自己家厨房、卫生间,算出需要多少块地砖、瓷砖。又如,学了“比和比例”后,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国旗旗杆的高。每个单元的知识学完后,我还组织学生说说本单元所学知识与我们生活中的哪些问题有关,举些例子来说明,并以比赛的形式完成。这样,不但能巩固学生的知识,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就在生活中,而且使数学知识向课外延伸,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走生活化道路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12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