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经济学》教学方法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孟宪雷

  摘要:目前高职经济学教学普遍存在教学方式单调,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差等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经济思维的发展和学生分析解决实际经济问题能力的提升。本文通过探讨现今高职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见解,并为高职院校经济学的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教育;经济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203-01
  
  一、传统经济学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一)重理论轻实践。高职经济学的教学由于学习内容多、课时少等原因,使教师为赶进度而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经济学不只是对经济理论知识和经济现象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经济素养和能用所学的经济理论分析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但当下的经济学课堂教学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的把教材中的概念、原理和基本命题板书到黑板上或者用多媒体展现出来。单纯的理论知识,加上经济学知识理解难度大等原因,导致学生学不深、学不透、学不懂,进而导致学生对经济学缺乏学习动力。
  (二)教学缺乏互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是教师与学生各司其职,教师主导“教”,学生配合“记”。这种“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逐渐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有个别老师想与学生互动,却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在学生头脑中根深蒂固,导致老师在讲台上循循诱导,学生在下面无动于衷,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这种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还导致学生形成“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考试靠死记”“三记”学习习惯。
  (三)教学方式单调。大多数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只是单纯的把知识“讲”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接受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单一的讲授方式和多媒体简单的搭配构成了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 “教”取代学生“学”,使学生简单的满足于理解和记忆课堂所学知识,缺乏主动学习和思考探究教学内容深层意义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学生自主进行社会调查和分析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这导致“高分低能”学生普遍存在。
  二、经济学教学方法心得体会
  (一)组织学生互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长期以来,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认识误区,重视教师的讲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对经济学产生怀疑,同时还误导学生的学习方向。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并顾及到每个学生的差异性,针对学生的差异研究出合理的教学方案。在经济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搞些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讨论,促进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培养学生提取问题主干的能力,使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主动参与讨论相结合,使每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受益,得到进步。教师在课堂讨论开始时,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调动课堂气氛,创造集思广益的氛围,推动学生参加讨论的积极性,并且在学生参与讨论的过程中要适当的加以引导,引导学生沿课堂主线进行讨论,防止偏离课堂主题。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带领学生一起整理讨论问题的思路,总结问题的答案;对于开放性的问题,教师不应轻易的对学生的意见作出判断,否定学生的思考能力,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二)加强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现在出版的很多经济学教材有很多经典案例,但仅仅分析那些经典案例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把西方经济与中国本土经济相融合。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具有自己的独特性,现代经济学对我国经济的现实国情作出的解释,往往实用性很强,对于涉世未深和思维能力欠成熟的大学生来说,很容易硬套公式,导致主观臆断。所以,教师应根据国情,多给学生讲解当下发生的有切身体会的以及贴近现实生活的经济案例,帮助学生了解经济学原理在我国的适用性,引导和鼓励学生对现有结论的怀疑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这是因为学习经济学的最终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原理来分析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并帮助学生站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阔步发展。
  (三)采用探究式教学,锻炼独立思考能力。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说:“经济学不是一种教条,只是一种方法,一种心灵的容器,一种思维的技巧,帮助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是,目前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往往不能以这种正确的态度对待经济学的教与学。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探究现行教材中的内容与周围世界和现实经济温柔的相容性,并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的质疑、探讨问题的机会,调动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从中学习新知识,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调查研究能力。由于经济学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因此,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对学科本身和学生都是一种创新。
  总之,经过以上几种教学方法的结合运用,环环相扣,逐步加深,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经济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对经济学态度的转变,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到在课堂上的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些一点一滴的转变让我更加坚定教学方法改革的决心。笔者通过实践深深体会到,此种教学对开启学生的经济头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高职学校应如何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人才是我们当下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苏颖宏.浅谈高职高专《西方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
  [2] 周勇.参与式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1(12).
  [3] 李西风.“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探索[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6).
  [4] 李效东.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研究[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28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