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问题为导向的生物教学模式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项小洁

  摘要:没有问题的学习,是盲目无效的学习;但有了问题,并不等于学习就一定会明确有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以具体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就这一模式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情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问题;导向;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144-01
  
  问题是学生探究生命现象和生物学过程的出发点,往往是启动师生共同研讨活动的“阀门”,对于生物学学习来说,富含矛盾的问题情境,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就是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认知能力为前提,在教学中编制成各种问题,以具体问题组织学生共同分析、研究探讨、得出正确结论的教学方式,这种模式的提出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和创造地发现问题,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会发现问题。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发现问题?又如何提出问题呢?
  一、从实验等直观手段设置问题情境
  在实验活动中,学生们往往比单纯的理论学习有更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可能的条件下,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和动手做实验,这不仅是对基础知识加深理解的过程,更是充分刺激学生多元智能综合发展的良好学习过程,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
  (一)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设置问题。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丰富的图、文、声、动画等鲜活的情境,多渠道地对学生展示生物的奥秘,学生的多个感官受到刺激,思维活跃,问题火花由此迸发。《牛津剑桥植物百科》、《牛津剑桥动物百科》、《牛津剑桥海洋百科》、武大华软的《高级中学生物(上、下)》等多媒体教育光盘都是很好的教学素材。
  (二)通过实物展示、实验等直观方法设置问题情境。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动手实践等途径,直接地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过程及现象,从中会产生诸多的疑问并对问题寻求解答的方法和技能。如在演示《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时,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要用37℃的水浴?滴几滴HCL行不行?等来创设问题情境、验证假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引导学生走进开放的大课堂,关注生活中的事实和现象,去探求大自然的神奇。大自然是生物教学的大课堂。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去了解他们许多未知的生物体结构和生理现象,去观察学校周围有环境污染和生态情况,激发学生的强烈困惑:为什么会这样?我们怎么办?并培养学生树立征服自然界的雄心壮志。
  二、用生命科学史上的真实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生命科学史是科学家们在崎岖山路中不畏劳苦奋力攀登的历史,是一个个问题被解决,一个个神秘现象被破译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材内容充分挖掘利用生命科学史实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光合作用、,酶、DNA、生长素、青霉素、朊病毒的发现,巴斯德通过加热灭菌法解决酒变质的问题,巴甫洛夫用自己在恒温动物身上做的四个有名的手术研究消化生理,遗传密码的破译,PCR技术,生物工程,克隆技术的诞生与发展等,创设当年科学家所面临的问题情境,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思维,又能使学生在受到科学家精神熏陶的同时使其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究性实验设计能力得以提高。
  三、从生活经验中发现问题
  学生的切身问题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一旦在这些问题上出现与他们的想法不一致的材料或事实时,他们最容易向老师或书本提出疑问。生物学中有许多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要注意利用这些方面的内容来引发学生的矛盾心理、怀疑心理和求解心理,长期坚持可以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和实践,形成发现问题的意识。例如,在学习遗传性状的传递规律,如果教师特意利用人类的某个性状作为例子,学生的兴趣就会很大,探究的热情也会高涨,包括一些按照某种观点属于“差生”的学生也都不例外地表现出热情。举个例子,人类的双眼皮、单眼皮是一种单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状,其中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单眼皮是隐性性状。在分析了这种性状传递的规律和这种规律产生的机理后,教师如果提醒学生注意周围各种各样的“特例”,比如父母都是双眼皮的子女情况;或者父母都是单眼皮的子女情况;如果父母一方是双眼皮,另一方是单眼皮的子女的情况,学生肯定会从中发现一些与书上不一致的现象。学生疑惑不解就会向教师提出质疑,这样就非常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开展教学了,而且有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内容的深刻理解。
  四、精选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热点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高考理综命题突出的时代主题,要求生物学教学务必从狭隘的书本走向广阔的社会舞台。在立足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精选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热点问题,例如,原子弹在日本长崎、广岛爆炸后最初的遗传学调查课题,美国“生物圈2号”实验,环境污染,艾滋病,非典型性肺炎,单克隆抗体技术,转基因动、植物技术,生物芯片技术,乳房反应器系统,人类基因组计划,“神五”飞船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生命现象的特殊性,航天育种等,均可用以创设问题情境。在学习《生物的变异》一节中讲到化学诱变因素时,先向学生播放中央电视台的一则新闻调查:河北涉县“癌症村”食道癌发病率很高,这里的村民化肥用量高达30-40kg/亩,水井与地面平齐,饮水中氮含量高;在饮食习惯方面,喜欢蹲着吃很烫的油面,并且吃的很快。而“长寿村”基本施用农家肥,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等。然后导入对生物变异原因的分析,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
  总之,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在教学中,要努力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要学生们学会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向社会,向社会去求证。新课程理念下的问题教学是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也是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向成,任 强.点击学生的创新思维[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杨雁斌.创新思维法[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3]杨九俊,吴永军.新课程从理解到行动[M].江苏教育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31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