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文化管理――管理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创新教育、精致学校、幸福师生的总体目标呼唤着管理的创新,学校“人文化”和“文化化”的特征决定了学校创新管理的方向――文化管理。如何实践文化管理,笔者认为应抓住理念、课程、环境、课堂、行为这五大要素,逐步体现出文化管理的核心主线、具体体现、外在标识、根本所在和终极指向。学校文化管理需要切入点,我校依据经典、品读经典、传承经典,努力打造《论语》文化,凝练“和而不同”的办学思想,丰富《我的论语》校本课程,打造“亲近圣贤”校园文化,推进“学思一体”课堂改革,建立“仁爱尽责”德育体系,行走在文化管理的实践中边走边学、且耘且思。
  关键词:管理创新;文化管理;《论语》文化; 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069-02
  
  当前,随着规范办学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学校如何转型发展、自主发展和创新发展已成为一种期待和追求。当人们在逐步摆脱经验管理的束缚,运用科学管理的理论发展学校,生成和彰显学校的办学品牌和特色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实践“科学发展,智慧应对,务实前行”?不难发现,现代学校的管理变革呈现出新的文化发展态势,文化管理作为内涵发展的提升要素已成为管理创新的必然诉求。
  学校文化管理需要切入点,我校依据经典、品读经典、传承经典,努力打造《论语》文化,凝练“和而不同”的办学思想,丰富《我的论语》校本课程,打造“亲近圣贤”校园文化,推进“学思一体”课堂改革,建立“仁爱尽责”德育体系,行走在文化管理的实践中边走边学、且耘且思。
  一、理念:学校文化管理的核心主线
  文化管理是继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模式之后,出现的一种创新的管理模式,是以人的价值实现为最终管理目的,是重视人、尊重人、依靠人、激励人、发展人的管理,体现的是“人文思想感召,民主思想凝聚,科学思想引领”。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仁之道、处事之道,强调了“以人为本,以和为贵。“和”,是指不同事物相辅相成、共生共长;“不同”,是指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和而不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之一。就学校文化管理而言,“和”,体现出干群之间的和谐互敬,师生之间的和谐互动,教师之间的和谐互学,学生之间的和谐互助,“不同”则反映出办特色学校,培养特长学生。吸收“和而不同”的思想,学校确立了“立足全面,发展个性,培育特色”的办学思路和“以人为本,和而不同”的办学理念,逐步形成学校独具特色的理念文化。学校通过打造《论语》文化,汲取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引领教师树立全面、全员、全程的素质教育育人观,提出“规范办学行为,打造和谐校园”的共同愿景,努力实现三大和谐:一是个性与全面的和谐,开齐开足课程,开展社团活动;二是群体与个体的和谐,大手牵小手,即开展德育导师制和学业导师制,左手牵右手,即开展生生互助,师师互学;三是学习与休息的和谐,打造高效课堂,严控作业时间,减轻学习负担。
  二、课程:学校文化管理的重要载体
  课程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课程文化,更是学校弘扬思想、倡导精神、传承文化的有效途径。经典传承则是文化继承的现实需求。如果说,中国有一种根本的立国精神,能够历久不变,能够浸润于全民族生命之中,这无疑是儒家思想,而以伦理和教育为主的《论语》是儒家思想和中国文化最重要的典籍。遵从“以人为本,和而不同”的办学理念,我们开发了《我的论语》校本课程,从“崇德、尚礼、亲仁、志学、善艺”等多个角度来诠释,感悟其有普遍意义的精华,提高我们的道德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从《我的论语》从发,我们又生发出了一些微型校本课程。如“亲仁”课程彰显扶贫助学,爱心捐助等;“善艺”课程突出特长展示,体育活动等;“志学”课程要求每课反思,每天追问等。在建构“《论语》课程”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提升反思能力和选择能力。我们以问题探索为重点,研究深化素质教育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从孔子教育思想中汲取智慧,去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以此形成特色鲜明的“论语课程”。例如,我们发现学生文化品格缺失的问题,就汲取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智慧,建设出一批“诗”、“礼”、“乐”的校本课程,给学生素质以积极的影响。在课程开发的实践中,我们领悟到课程的校本生成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一是要有前瞻的动议、设想、理念;二是要有完善的目标、要求、体系;三是要有可行的检测、反馈、激励。
  三、环境:学校文化管理的形象代言
  学校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外在体现,代表学校管理的外在形象。环境文化即学校的物质文化、视觉文化,对学生产生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其实质是美育在学校文化中的再现,以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塑造人格、美化人生的目的。孔子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恭宽敏信惠”、“温良谦俭恭”和儒学的“仁义礼智信”是人类永恒的道德典范。我校以《论语》文化为核心,进行环境文化建设。建立“《论语》文化走廊”,让学生了解孔子,感受《论语》的精华,培养师生庄重、宽厚、勤敏的人文素养;设计《论语》选读、学习心得、思想介绍三个板块,让师生领悟、认同物质环境中隐含的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设置班级《论语》角、班级班训墙、班级小书架等,充分发挥视觉文化“桃李不言”的特点,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暗示、感染。
  四、课堂:学校文化管理的落脚基石
  进行管理创新,实践文化管理,必须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积极探索新课程的教学规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构建新型的课堂文化。学校从制度上引导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汲取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等思想尝试实践“学思一体导学”,以构建理想课堂为目标,积极推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快乐学习的模式――“学案导学”。教师按照“导疑―导学―导思―导练―导创”、“自主、主动、探究、合作”的思想设计“导学案”,主张课堂教学中“学思结合”,逐步实现“两案合一、两本合一、备研合一”的目的,学校采用典型引路的方式,举行专家引领、同课异构、长文短教、同伴互研等校本教研活动,研究如何精确定位,提高效率,逐步生成新的课堂文化。
  五、行为:学校文化管理的终极指向
  学校是为人生幸福奠基的场所,人文的东西多一点,人生的幸福也就会多一点,人文为魂的学校将成为师生永远怀念的地方,对师生的一生都会产生积极地影响,幸福师生的理念要求形成“人文化”的师生行为文化。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说:“管理的任务就在于使个人的价值观和志向转化为组织的力量和成就。”学校文化管理就是要塑造正确的共同价值观,共同价值观和师生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是行为文化形成的基础。我们借助构建《论语》文化,致力于培育出“诚信、仁爱、尽责”的学校精神。旨在引领教师敬业勤业,德业双馨,引导学生从崇德尚礼,追求卓越,进一步传承文化经典,构建和谐校园。一所学校的文化管理最终应该在学生的行为改变上,他们是学校管理的终极指向。学生行为文化的形成来自于独具特色的德育实践。学校从《论语》中感悟人文,建立“诚信、仁爱、尽责”的德育工作体系,逐步实现德育的阶段性和系列化,形成“诚信教育、感恩励志教育、崇德尚礼教育、担当尽职教育”等工作特色。立足于传承文化经典、构建书香校园,广泛开展多种类的经典阅读活动,“每学期一个经典专题阅读方案”、“每月一次读书心得交流”、“每周一篇读书笔记展评”,让阅读成为学生的行为习惯,让阅读经典成为学生的自觉愿望。建立千人《论语》吟诵社团,组建《论语》研学社、《论语》讲演社,开设《论语》心得论坛,倡导校园学习之风、书卷之气,文化之风、君子之气。逐步形成学校多层次、多序列的立足全面、立足人文的学校活动特色。
  以管理创新来推动学校的文化建设,以文化管理来发展学校的组织价值,这是一个长期、渐进、艰苦的过程,是创造―享受―再创造的不断积淀升华的过程,既不能“纸上谈兵”、也不会“一蹴而就”,更不是“一朝一夕”。实践中我们也在思考:一是如何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使学校文化管理既继承传统又面向未来;二是如何处理好形式与内涵的关系,使学校文化管理既避免形式主义的空泛又具有教育思想的深刻;三是如何处理好封闭与开放的关系,使学校文化管理既汲取社会文化的积极又抵制低俗文化的消极;四是如何处理好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使学校文化管理既把握时代的要求又彰显学校的特色。随着时代发展的进程,学校文化管理必将因创新管理而独具魅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34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