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磨课的利与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林 颖

  摘要 :“磨课”是 任教者个人创新与参与者碰撞教学感受的整合过程,它注重每个教师素质的教育,倡导的基本原则是“道不同,竞相为谋”。
  关键词:“磨课”;“利”;“弊”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7-0164-02
  
  古人谓“磨”为研磨之意,即得经过千锤百炼,反复斟酌。方能研制成可用器皿或打造成上等美玉。“都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好课是磨出来的”,在语文教学中,“磨课”指的是由任教教师出示教学案例,参与者集中切磋、商讨、设计,总结的循环过程。我国特级教师窦桂梅曾以自己的成长历程来阐述上公开课的重要性,她说“生命的锤炼的地方”是在公开课堂。只要从教者用心去“打磨”,才能如凤凰涅磐般让自己的教育生命焕发光彩。可是,“磨课”真的是百利而无一害吗?针对教学实践,我想谈谈拙见,试着剖析它的利与弊,”善其利而坦其弊”。使之真正达到“利其器”的目的。首先我们来说说它的“利”吧!
   一、能建立交流平台,活跃学术气氛
  “磨课”作为一种学术活动,是参与者,任教者共同见证成长的过程,参与者围绕一桌,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学术争辩与碰撞,经历了一个深层次的教育思考过程。在磨得环节中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学方法的优化,教学评价的改革,此间促进了教师们的个体业务成长和教育素养的提高,教师们在参与讨论过程中形成平等民主、活跃和谐的研究氛围,为了共同的教学目的而互相协助,进行最大限度的交流与对话,倾力所有,让共同的成长理念得到有效的落实。既磨课又炼人,磨出了默契,磨出了气氛。磨出了精彩。
  二、丰富教学教学手段磨出精彩课堂
  “磨课”好比雕琢美玉,在打磨成型之前,它不过是埋没山野一乱石,因为名家的慧眼,而得以熠熠生辉,磨课是对原生态教学的研制,在未磨之前,课堂疏漏甚多,环节凌乱,而经过打磨,执教者就会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对教学方法的认识从浅入深,对教学手段的参悟由表及里,挖掘出课堂的亮点,使之更加接近教学目标,曾听教师执教过《生命 生命》一课,其中一个环节是让学生静听心跳,懂得生命是属于个体的、独一无二的。原先的设计是让学生听录音机里录下的心跳声,那心跳声确实沉闷而有力,可是总感觉学生比较懵懂,仿佛置之身外的漠然,更谈不上情感的共鸣。后来经过集体商讨,这环节改成让学生用手轻触心房,感受自己那强有力的心跳声,从而体会到生命的独一无二,不禁发自内心地呼喊到:“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他们对生命的领悟如此真实而鲜活!听着为着震撼。文本的内涵在引领中得到升华。这就是磨课的魅力和精髓吧!
  三、磨出精益求精的态度,锻炼坚强意志
  磨课对提升教师个体悟性起推波逐浪作用,它会潜移默化地感染教师的教研行为和态度取向,都说打磨费时费力,不是精力旺盛、求知若渴的教师往往会在磨的过程中因为压力过大而半途而废,坚持到最后的教师在打磨的历程里渐渐具备坚韧的毅力,心态越来越平和,对教育事业越发充满了热情,这种磨,就不仅仅是对教学活动的磨了,更多的是对教师态度的磨,对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体系的磨,对教育生命的磨。谁说,这不是对教育理念的传承呢?!
  “磨课”虽是引领、是扶植,是引导教师走向个人成长的台阶,但是它也存在着不少的弊病,下面我就来浅析它的“弊”吧!
  首先,目的性太强 昙花一现
  大凡“磨课”,都是在教学比武或上公开课前夕,它的目的性很强,就是为了获奖,它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更是关系到集体的名誉和得失成败。因此,为了迎合和揣摩专家评委口味,他们会更追求出彩,寻觅课堂中的亮点和出彩,按照优质课的模式千人指导打磨,细节到过渡语、评价语的使用,板书的设计,总结性语言的陈述,感情投入的多少等等,无一不是吹毛求疵。一招一式皆定势,容不得丝毫偏差。更是忽视了任教者的教学风格和个人素质,忽视来师生互动才是课堂有效生成的重点。都说公开课堂精彩纷呈,可是给人的感觉总是太虚假,教师犹如演员,孩子犹如提线木偶,一颦一笑皆排练得完美无撼。而且仅仅是为了表演而表演,好似昙花一现,空中楼阁。而实际上纵观教师们上的常态课,反差之大,判若云泥。因此,我觉得这样“磨课”使人进步的概率真是微乎其微了,甚至会让教者走进教学的死胡同。它应该是落实到实际课堂,成为校本教研活动。将其最深层次的特质挖掘出来,贯彻到平时教学活动中,每个教师的个人习惯和气质都不一样,没必要把过渡语、体态,甚至眼神交流都设计完好。“磨”的是教学流程的顺畅,教学重难点、疑点、知识能力的生成。师生互动性活动的取舍,以及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撇开是否会获奖或得到专家赞赏这结果,说来不是毫无瑕疵就是一堂好课,在斟酌、建议、甚至批评中成长,对教师的成长而言,未曾不是一件好事啊!
  其次,绝对权威 消殆本色和激情
  都说“磨课”是煎熬的事,看着属于自己的思想和个性在剖析修改中慢慢体无完肤,思路消磨殆尽,本身就是痛苦的事,加上得人云我云,不理解不赞同的环节得照章办事。无疑更加懊恼。有的教师在权威指示下按照好课的标准来磨,实际上那样的课并不适合自己,那磨的真不是课啊!磨的是本色和激情。自我的价值在磨中渐渐迷失,这也是“磨课”过程中常出现的弊病。“磨课”我认为应该要围绕执教者实际不断修炼,根据教师独立思维来展现课题的独特性。因个性而精彩。而不是教学流派。应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不管官位权威,应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是独断专行,而在真正平等自主的交流氛围中,才能让执教者真实展示自我风采。搞学术权威论,虽说是名家名言,可毕竟个人思维难免定势,且课堂教学是种生成不是预设,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倘若脱离了教学实际,再精美的理论教学也是曲高和寡。“磨课”是集体的智慧,平等交流,各抒己见。充分发扬从事教学研究(下转166页)(上接164页)所需要的钻研精神。让它真正常委多方的互动行为。采百家之长,纳百家之言,让学术的灵魂在创新,高高在上的“磨课”才是教育的悲哀。
  三、“磨课”的诊断技术落后,信息平台缺乏
  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诊断还比较落后,大家摊开一张纸,拿着一把笔,通过速记了解一些皮毛就可进行,往往所提现象比较肤浅,因此在章节中的争议比较大,看法大相径庭。信息平台的缺失也导致磨课者常凭借一孔之见或所谓经验解决。因此最好能借助先进科技,如用摄像机刻录下过程,利用光盘镜像服务器把资料转到服务器里,建立素材库以便教师们随时调用,集中在一起再反复揣摩深入分析,在课程研究过程中,通过推敲和反思教学行为,改进教学环节,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大大提高磨课针对性和有效性。打破过去那种封闭的,凝固的磨课方式,使“磨课”的方式多样而富有激情。当然,这又得要求教师应常阅览教育报刊、学会运用教育音像资料,丰富教育理念,学会资源共享,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依据,开建和催生新的教育手段,让“磨课”成为活水之源,做到共同进步,真正成长。
  都说爱是双刃剑,磨课的意义也是两面性的。主要看教师们如何评价对待,在磨课中学会融会,学会贯通,得到升华,方能感受收获的幸福。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语文教学与研究.
  [3]东方教育研究[M].吉林教育出版.
  [4]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深度解析[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36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