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 佳

  摘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说过:“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对于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处在形成时期的中学生,阅读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
  关键词:阅读能力;培养;兴趣;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4-0043-01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关系到语文教学成败的问题。那么,如何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些粗浅的见解。
  一、更新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生在语文学习的观念和方式上较为严重地存在着重记忆、轻理解,重接受、轻探究,重练习、轻阅读,重课内、轻课外的倾向。其实,对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观念我们提了好多年,现在又强调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所以,我认为要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水平和效益,教师首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更新学习观念,认识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农村中学的学生家长文化素质相对于城市来说整体较低,看待问题目光较短浅,不少家长不懂得怎样教育儿女,甚至还有部分家长教给儿女的是“读那么多书干什么,就算大学毕业,国家也不安排工作,不如早点到外面打工赚钱”这种读书无用论,针对些现象,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进而培养他们较好的阅读观。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告诉他们知识尤其是阅读能力在今后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此外,也可以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树立正确学习观的活动,还可以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并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也不像家长所说的那样“读书无用论”.从而逐步转变学生不良的学习观,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二、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学生一旦产生了兴趣,总是力求认识它,研究它,从而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技能,有了兴趣,就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努力用幽默的语言、和蔼的态度,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而愉快,如果能够配合富有趣味性的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则会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独立思考问题,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对文章的精读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提高阅读兴趣。要做到这一点,一定要引导学生精读作品。比如,《白鹭》是一篇值得精读的的文质兼美的散文,让学生精品细读,就能品出文章的韵味。教学生阅读这篇课文时,我注意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和品味,领悟文章的内容,从白鹭的形美、意美、情美的角度进行审美欣赏,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和美的陶冶。对其中的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的进行导读、反复吟诵,训练语感,积累语言,从而体会文章的精妙之趣。
  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对多媒体创设阅读教学情境,教师要让学生借助网络优势,在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从而获得思想启迪,真正培养语文的阅读能力。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深入思考,让学生沉浸到阅读教材的意境中,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减少齐读,重视学生的个体阅读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阅读教学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群体阅读,但事实上学生的群体阅读必须以个体阅读为基础,以发展读者个性为归宿,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真正的语文阅读和欣赏是仁者见仁、极富个性的心理过程,一千个读者往往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在学校的阅读研讨课中我们经常发现,语文课堂上齐读太多,虽然朗朗的读书声整齐划一、气氛热烈,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消减课堂上的沉闷。但教师不能准确了解学生个体的朗读能力,不易发现读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下去极有可能出现一部分“南郭先生”,因此,对齐读要适度,不是不用,但要应时而用。相反,学生自主阅读,各人的思维进度,各人的阅读习惯不一样,对文本中某一句某一词的理解也有差距,这样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不同的感悟和体验,也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有力展开。所以要积极鼓励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独立探究,自我反思,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的个性化阅读还有利于学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课标中对各个学段都很重视朗读和默读,以及精读、略读和浏览都作出了明确要求,个性化阅读也是为培养学生自身的与众不同的阅读方法和语感提供的一个机会。
  四、重视训练,提高阅读解题能力
  在考试中(包括中考阅卷)常常发现学生因为阅读题而痛失很多分数。我们在平时在讲解课文之前,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要预习课文,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课文、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要答阅读分析题,自然也不例外,读是基础。何况现在的选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或注重思辨、启迪学生智慧,或展示科技新貌、开拓学生视野,或寓理于情、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有的还代表着新的文化观念等,这些阅读材料对大多数同学而言是陌生的,因此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浏览、细读、品读是必不可少的。 这就需要教给学生浏览、细读、品读的具体方法,当然要渗透到每节阅读课的课堂教学中,比如,通过浏览,可以让学生大体知晓材料的内容和命题的方向,形成初步印象。细读可以深入了解文章立意、写作思路、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等,做到重点明确、胸有全局。
  另外,还要教会训练一些做题技巧,因为每篇阅读题的选文都是有血有肉的。但是阅读过程中,如不能很快地抓住主要内容或主题思想,而被一些具体琐碎的材料遮住视线,答题就会费力不讨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一是抓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读懂了它,文章意思也就大概知晓了。有些文章题目交代了文章的文体或写作的方向,抓住了题目,答题一般就不致于产生太大的偏差。二是抓住中心句。中心句是文章内容的主要基石,常常是文章题目的阐释和延伸。抓住它,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认识就会更准确更具体。 三是抓议论、抒情句。议论、抒情句往往起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是作者感情倾向最鲜明的体现之所在。如果平时注重这些阅读方法技巧的训练,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总之,中学语文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进而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43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