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于地理教学之中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红敏

  摘要: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我国未来的发展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在地理教学中要发挥自身优势,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的国情,培养正确的人生观,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从而树立起建设好伟大祖国的决心。
  关键词:爱国主义思想;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1-0003-01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有着960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大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面对未来,我们仍不能太乐观,我们的国家在发展中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人口压力、环境污染、水土流失、水、森林、矿产等资源和石油等能源短缺,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等,中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未来的建设者,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现在的国情,寓情于教,充分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忧患意识,树立起为振兴中华而刻苦读书之信念,这对于我国今后能否雄起于世界,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如何让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于地理教学之中呢?我有如下一些建议:
  
  一、实事求是地介绍并辩证地分析我国的国情
  
  首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优越的自然条件,如:独特的地理位置、辽阔的疆域、绵长的海岸线,广阔的大陆架,丰富的资源,雄伟的名山大川,奔腾的大江大河等知识,让他们认识到我们的祖国江山如此多娇,培养起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深厚情感,树立起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及自信心。通过对我们国家56个民族风俗民情的介绍,让学生懂得我们的祖国大家庭成员众多,相互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尊重,我们的国家才能繁荣昌盛。其次,要辩证地分析我国的国情,讲述我国的土地、森林、水、矿产等资源时,不能只讲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要明确讲明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各类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源的形势非常严峻。
  
  二、加强生态意识教育和防灾减灾教育
  
  我国的生态问题并不容乐观, 表现为水土流失面广量大,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酸雨和盐渍化问题突出,耕地减少,湿地破坏严重等。目前,中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79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失土壤总量达50亿吨。不少地方因水土流失而使土地严重退化,并造成水库、湖泊、河道淤塞。黄河下游河床平均每年抬高10cm。荒漠化总面积达国土面积的8%,每年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20~30亿美元,间接损失为60~90亿美元。全国酸雨覆盖面已占国土总面积的25%左右,土地盐渍化占国土总面积的8.5%,成为灌区农业发展的一大障碍。耕地面积随着非农业建设用地大幅增加而迅速减少,平均每年净减少耕地约30万公顷。同时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类型多,强度大,分布广,地区差异大。占国土面积一半以上的广大西部地区地形以高山和高原为主,绝大部分是干旱、半干旱气候,仅沙漠、盐漠和高寒荒漠就约有153万平方千米,耕地面积不足全国的10%,由于受温室效应的影响,干旱的趋势还在继续发展,高山雪线后退、河流水量减少、草地退化、绿洲面积缩小等情况愈演愈烈。东部地区是洪涝多发区,仅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和松嫩平原的水灾就有3.8亿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千亿元。而春季的沙尘暴、夏季的台风、冬季的寒潮也常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威胁。所以,加强生态教育和防灾减灾教育对于我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各种生态问题和自然灾害的危害,并学会如何预防和解决。课后开展一系列活动,如:举办减灾知识竞赛;利用壁报、广播等信息渠道宣传防灾减灾知识;举行家乡灾害治理的研讨会等。鼓励学生走出学校,组织以调查家乡生态问题和经济建设发展为目的的实践活动。
  
  三、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统领教学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保持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实行统筹兼顾是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由于受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制约,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人地关系不协调一直是困扰我国发展的一大问题。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兴趣和关注,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并能自觉调控自身行为使之适应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要让学生懂得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经济发展,认识经济发展不能再以牺牲环境、毁灭资源为代价。要在不降低环境质量、不破坏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不减少未来收入的基础上创造经济利益。落后国家和地区要摆脱贫困,应走发展清洁生产、生态经济的致富之路。如:列举一些生态农业的例子,我国农村大力推广沼气,牛羊猪等牲畜的粪便用来发酵产生沼气,沼气用来照明,做饭,取暖,沼液、沼渣用来做肥料,即节能又环保;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桑基鱼塘发展生态农业,池塘用于养鱼,塘泥用于培植桑树,桑叶养蚕蚕沙喂鱼,借助这样一个高度集约化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取得农业稳定高产,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倡导绿色文明行为,如: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减少过度包装,垃圾分类回收,节约用水等。
  
  四 、增强国防意识
  
  如果说国防是民族生存之盾,那么国防意识就是民族生存之魂。强烈的国防意识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是制止战争、威慑敌人的重要因素。公民国防意识的强弱关系到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兴衰。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所谓固国家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其道何在?精神为也。”先驱者在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国防巩固与否不应只以“山溪之险,兵革之利”来衡量,还应看其国民的国防意识和精神状态如何。当今的青少年,尤其是80后、90后,从小在和平环境中长大,生活条件优越,习惯于舒适的生活,他们对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海战、抗日战争等已经开始淡忘。今天,一些青少年不知道解放军为什么被称为“最可爱的人”,在他们眼中影视明星才是心中的偶像。地理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把握教材、传授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加强国防教育,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的每一寸领土均神圣不可侵犯。例如,在讲解行政区划时,要强调台湾是我国神圣领土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侵犯钓鱼岛的行为极端无耻,纯属侵犯我国领土行为,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国防意识。
  综上所述,爱国不仅是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也要让他们知道环境、生态、人口、资源等不足之处,培养忧患意识,激发社会责任感,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保护家园,保护环境,努力建设好自己国家的实践中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49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