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罗晓玲
很多学生都有这样一种困惑,自己平时对生活观察得挺细致的,看的书也不少,可到作文时总觉得脑中空荡荡的,没有材料可写。其实,这是因为他们对写作素材缺乏积累。对此,教师应注重学生采集积累素材能力的培养,教给他们采集积累素材的方法。
积累是为了巩固观察结果而采取的行动。要写出内容丰富的文章,就要有丰富的积累。积累是写作准备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即把观察后得到的结果以各种方式保存起来。
知识是越积累便越广博,材料是越积累便越丰富,这是量的变化,而量变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如我们对某一事物材料积累多了,对它的认识便会产生质的飞跃,从这个意义上说,积累就更为重要。
那么怎样去积累写作材料呢?也要个仓库吗?回答是肯定的。但这种仓库不是用砖瓦沙石砌的,而是人人都有的,即大脑。大脑是记忆的仓库。所谓博闻强记,就是要把观察阅读所得,随时装入“仓库”以免遗失。但人的记忆力有弱有强,而要装进的东西又太多,所以还可另造新库来弥补头脑不足,那就用笔记在本子里。
一、要求学生学写生活札记
要要求学生把自己平时观察的一些有意义的生活片断及时记录下来,告诉他们,这些材料可能比较零碎,不能构成一篇作文,但它们直接来自生活,新鲜、朴素,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积少成多,以后会很有用处。
二、教学生做读书摘录卡片
做读书摘录卡片是积累词汇、学习语言的重要方法。它不仅对学生思想成长有益,而且对学习语言也十分必要,告诉他们摘录的内容没有限制,只要他们自己觉得是思想内容深刻、艺术性强的句子都可以摘录下来。如,读一本小说,可从中摘录描写人物外貌、人物言行的一些句子。在阅读报刊、杂志时,可从中摘录一些写景的句子,亦可从中摘录谚语、格言、箴言、警句等。
三、教学生从语文教材中积累写作素材
语文教材中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名家名篇甚多,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只要善于选择,就能恰当地运用到写作中去。例如,语文教材中出现的人物,导师领袖有: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等;民族英杰有:文天祥、李自成、史可法、谭嗣同等;革命先烈有:刘和珍、白莽、柔石等;科学名人有:沈括、达尔文、钱学森等;诗人作家,外国的如莎士比亚、莫泊桑、高尔基、托尔斯泰,中国的如司马迁、李白、杜甫、鲁迅、茅盾、郭沫若等,举不胜举。此外还有锦绣江山如延安风景、长江三峡、北京故宫;历史事件如渑池会、鸿门宴、赤壁之战、扬州抗清、戊戌变法等。此外,教材中还有对勤奋好学、尊老爱幼、勇于牺牲等传统美德的赞颂,也有对贪婪蛮横、吝啬残忍、虚伪愚昧、保守顽固等丑恶现象的鞭挞。至于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就更多了。对于这些材料,可让学生归类积累,以便写作时可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选用,这样,语文阅读的过程也就是准备写作材料的过程,可谓一举两得。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只有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材料,作文时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84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