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科中如何有效开展实验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庆斌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了所有学科共同探讨的话题。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地开展生物实验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教学,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知识,而且包括实践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等一系列能力的形成。因此,能够有效开始生物实验教学就成为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生物学科 实验教学 提高有效性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观察和实验是我们进行生物学习最基本的手段,也是我们进行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始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分量。正因为如此,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教材中,实验内容相较于以前增加了很多。在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学生既要动手又要动脑,从而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而且能培养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探索能力等。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每一个教师都要把有效开展实验教学作为整个生物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那么,在如今新课改思想的影响之下,我们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来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熟悉实验仪器的安装及基本操作,扎实基本功
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科学实验顺利完成,首先应就要求学生熟悉基本的实验仪器的安装及操作技巧。在生物实验的过程中,实验仪器任何一个微小的安装错误或者操作失误都有可能造成实验的全盘失败。例如,很多学生在实验课上使用显微镜时,就是因为装片的制作没有合格,结果在接下来的观察过程中总是观察不到应有的现象;还有的学生装片倒是做好了,但是由于不懂得调节视野,也无法观察到想要观察的现象。总之,在实验过程中,仪器的安装和基本操作是基本功,教师在做相关实验之前一定要单独抽出时间对学生进行这些基本功的训练。这样,在夯实了基本功以后才谈得上实验能力的提升。
二、重视演示实验的地位
演示实验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对学生进行实验示范操作和表演,在实验的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为了增强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点:首先,演示实验的仪器需要放在一定的高度,以保证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每个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其次,面对较为复杂的演示实验时,要在实验之前画好图解,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加清楚地看清和理解每一个实验步骤;最后,要对学生的观察进行指导。在大部分的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并不是单纯地只出现一种现象,如果教师没有事先言明观察的目的,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会抓不住重点,从而影响观察的效果。因此,在每次演示实验之前,教师都要事先明确实验的目的,让学生了解在接下来的实验过程中需要把目光放在哪里,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通过语言的引导,让学生的眼睛紧紧地跟着教师的实验过程。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演示实验中观察到应该观察的现象,总结出一定的知识和规律。
三、增加探索性实验的比例
如今在我们的实验教学中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模仿性实验占据的比例过高。很多教师在开展实验课的过程中,往往自己先把实验做一遍,并让学生认真记下每个实验步骤,然后让学生按照之前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这样的实验教学充其量只是让学生熟悉了一下实验仪器和具体的操作步骤,却没有激发学生的思考活动。这种只有模仿没有思考的实验使得学生完全沦为了实验操作工,从而背离了实验教学的初衷。因此,我们一定要打破这种模仿实验的传统,在生物教学中多增加一些探索性的实验。这样,在实验开始之前,学生才不会事先知道实验的结果,而是要通过一步步的实验操作才能够最终得出实验结论。这样会给学生留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使得学生在边思考边动手的过程中逐渐提高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一系列的能力。
四、养成带着问题开展实验的习惯
初中阶段是学生系统接受生物学科的启蒙阶段,因此,无论是知识还是经验都会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在实验做完以后脑袋里还是糊里糊涂,不知道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因此,在开展实验之前,教师可以针对实验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围绕着这些问题边思考边进行实验操作。例如,在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做这个实验一定要用紫色的洋葱,用其他颜色的可以吗?我们可以把实验中用的30%的蔗糖溶液改为10%、20%,或者其他浓度的蔗糖溶液吗?这样,有了问题的引导,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思考才会有方向,在结合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五、重视课外实验的开展
在生物教学中,大部分实验都是在实验室完成的,但是我们要明白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要在实验室里开展,在实验室以外同样有开展实验的广阔空间。可以说,课外实验也是整个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实验对于学生实验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因为在课外开展的实验无论是实验方案的制订、实验器材的使用还是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都需要学生独立完成,这对于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很多课外实验周期很长,例如观察种子的萌发、观察叶色与光照的关系等实验都需要学生进行长期的观察、记录、比较、分析。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够获取新知识,而且能够在长期的观察过程中发现很多书本上没有知识,产生很多新的问题,从而使得学生在问题的激发之下实现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每个实验都关系到学生生物知识的学习,同时也是学生动手能力形成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为初中生物老师,我们在开始生物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充分肯定实验教学的地位,而且要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改进实验教学方案,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使得学生通过有效的实验教学获得生物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庆红.生物课程标准及实验教材的实践反思[J].生物学通报,2005,(09).
[2]邵永刚.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初探[J].新校园・阅读(下旬刊),2010,(7).
[3]楼望本.怎样加强初中生物实验教学[J].生物学教学,1992,(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11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