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博客”探究大学生媒介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宁彬
摘 要: 对承载信息的大众媒介具有解读和利用的能力是“信息社会”中“有文化”的标准,这种能力称之为“媒介素养”。通过研究大学生博客的制作内容,作者发现大学生媒介观的媚俗化趋向逐渐明显,因此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对提高信息时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媒介素养 博客 使用情况
博客是“知识与思想的管理工具”,渐成中国互联网最热门的一项应用。大学生是目前中国博客群落的主要构成者,他们如何利用博客,能否较好地发挥博客应有的良好功效,我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在博客使用中存在媚俗的趋势,并发现其根本原因是传媒素养的问题。因此,我呼吁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方面的教育,增强他们利用互联网的广度和深度。
一、大学生博客使用现状
博客具有丰富的娱乐形式和自由的表达方式,同时还满足“6零”条件(零编辑、零技术、零体制、零成本、零形式、零进入壁垒),很适合大学生使用,成为大学生追逐的一种时尚。有统计显示,25岁以下博客作者中在校大学生约占68.2%;博客读者中在校大学生约占38.3%。可见,无论是博客作者还是读者,在校大学生都占有很大比重。
广泛查阅大学生博客后,我发现,大学生博客呈现以下特点。
1.遍布撒种,广泛开博。
通常个人申请开通博客数量1至2个,但事实上,大学生开设博客者最多达6个甚至10个,但经常更新的博客不超过3个,不少处于闲置状态或已被放弃,这些现象与倡导节约网络资源、呼吁共享的博客精神背道而驰。
2.脱离现实,沉迷虚幻。
博客自身的原创性、自发性等特点与现代教育所倡导的,在学习过程中由学习者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理念不谋而合。博客在引导校园文化方向,促进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等领域潜力巨大。但是多数大学生博主却忽视了博客的真正意义所在。自从“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蹿红网络之后,“寂寞”句式迅速蔓延,用来宣泄和表达青(少)年群体的无聊、颓废和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寂寞心理。再如“贾君鹏”事件,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帖子,6小时781万点击量、30多万回复量,各大博客争相转载。这种对非主流文化的热衷与模仿,容易对大众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产生道德上的消解作用。许多大学生倾向于这些虚无缥缈,毫无实际意义的内容,认为在此基础上的跟从,方能显示时尚潮流,甚至排解压力。
3.记录思想,发泄情绪。
一个博客作者的观点:“文字是我们的一个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我们出演一个个不同的自己,隆重而且自恋。我们通过文字向心灵相通的人来表达自己求得共鸣。”“不想茫然地活在理性世界,渴望一个感性的异度空间!”调查显示,博客作者在博文创作中,记录感情几乎是首选,其次为展示自我、沟通社会及其他。博客读者多以娱乐消遣为目的,经常浏览的多是亲友的博客、明星的博客,对于知名学者博客、新闻博客等关注度极低。由此可见,大学生博客仍多专注于私人领域的记录和交流,对公共领域的关注尤显不足。
二、透视博客,发现大学生媒介素养亟待提高
大学生求知欲强、兴趣广泛,但参加社会实践机会少,在了解社会、进行人际交往、学习课外知识和娱乐等方面对传媒的依赖程度较高。大众传媒对现实环境的再现,绝非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一种经过选择、加工后的再现。如果大学生一味信赖媒介所营造的信息环境,那么在现实环境中的行为难免出现偏差。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对提升博客功效,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媒介素养是人们面对传媒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及思辨性回应能力。媒介素养不仅包括接受媒介产品的能力,而且包括用独立的批判的眼光看媒介的内容和建设性地利用媒介的能力;媒介素养是使用媒介的需要,更是一个现代社会公民素质的一部分。
犀利哥、酱油哥、三轮哥……在网络上迅速蹿红,还有类似芙蓉姐姐、凤姐、夏姐……这种非传统的意识流也受到网友追捧,对于“哥”“姐”现象的不负责任的炒作和嘻哈态度便是叛逆和玩世不恭心理叠加的结果,这些信息带有强烈的欺骗性。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辩证分析能力,对媒介信息进行准确、全面、客观、公正判断,自觉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关注国家和未来等严肃的话题,不要被传媒缔造出的虚幻世界所左右。
三、媒介素养提高的两个途径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提出:“媒介文化已经把传播和文化凝成一个动力学的过程,将每一个人都裹挟其中,生活在媒介文化所制造的仪式和景观之中,我们必须‘学会生存’。”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
1.通过学校教育方式。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利用校园文化环境和为大学生创造实践机会等方式来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教育学生明确博客是个人性和公共性的结合体,其精髓不是主要表达个人思想,记录个人生活情感;而是以个人的视角,以整个互联网为视野,精选和记录自己看到的精彩内容,通过个人自由表达和出版,为他人提供帮助,从而使学生开设博客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另外,在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同时还要创新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学方法,素养的提高不仅靠传授,更重在养成,只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在媒介素养教育的活动中不断锻炼、探索,媒介素养才能提高。
2.加强自我学习。
由于媒介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能力而非灌输知识,其方法和手段主要是参与和互动式的。强调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一致和互补。大学生可以通过开通博客来打造求职、创业平台;上传一些自创的科技、文艺作品;也可以构建自己的学习网络,收集整理关注的知识,将知识过滤与积累;通过博客空间这个平台,向博客读者展示自我形象或分享信息,达到深度交流沟通并与之互动。与普通网民相比,大学生群体受教育程度较高,他们在对知识加工整理方面更具优势。
“博客对大学生而言是一个免费的私人空间,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方式来安排。”我相信,媒介素养教育会尽快走到大学教育实践中去,并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传媒教育之路,推动博客文化健康积极地发展,切实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从而带动全社会公民媒介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琨.媒介素质教育与中国.国际新闻界,2003,(5).
[2]孟广东.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今日财富,2009,(11).
[3]朱珊.博客生活方式:大学生博客使用状况调查报告,人民网,2009,(5).
[4]张国民.媒介素养教育:当代高等教育的新课题,黑龙江高等教育,2005,(5).
[5]赵娜.博客与传统媒体.山东视听,2006,(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15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