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长征

  摘 要: 文章认为,在历史课程教学中,应重视知识的基础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
  关键词: 新课程 历史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科学的价值观
  
  新课程知识体现了特定的教育价值观,指向了实现特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有什么样的教育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课程知识,脱离了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就无法理解课程知识与目标及相应的课程体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加快教育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只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石,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倡导的目标。
  人文素养培养的提出来源于欧洲文艺复兴倡导的人文主义。当时的人文主义是指“反对封建,反对教会,追求人道主义和个性解放的一种革命精神。这是一种宣扬人的价值、人的理性、人的创造力量、科学知识,以及人类现实幸福的精神”。今天我们提倡的人文素养包括追求人的价值,促进人的思维智慧,以及个性的发展和良好的审美道德等。历史是指人在一定时空的活动。因此,历史知识包括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教育史等各个方面,在人文素养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历史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课程。“历史课程的功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也应当通过课程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以及人生态度和独立的判断能力”。因此,历史课程知识不但包括历史学科知识,而且包括学习的方法、能力和价值观。
  一、学科知识重“基础”
  由于历史知识的广泛性,就需要对知识做出选择,以适应中学教学的需要。历史课程知识的选择性包括课程结构的选择和内容的选择。在历史课程结构的选择上,现行的教材改变了过去按历史事件进程安排内容的模式,重新构建了学科体系:初中历史课程选择的是“主题+板块”的结构形式。这有利于初级中学学生把握学科体系,对每一个主题进行探讨式学习;高中历史课程采取了“模块+专题”的结构形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在课程的管理上告别了国家课程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三级管理模式,体现了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和人文性的特点,给予了地方和学校更大的自主管理和开发课程的权力,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学校和地方应更努力探索适合自身的课程模式。
  历史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历史是指在一定时空所发生的事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因此,在基础教育中历史课程不能把所有的事件全部传授给学生。赫尔巴特曾说:“历史应当是人类的老师,而假如历史没有做到这一点,那么青年历史教师应当负起大部分责任。”历史教学内容应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在历史学科中,应改变政治史、革命史占统治地位的局面,使经济史、科技文化史、革命史与政治史并重,使学生能够从国家、民族的高度全面看待历史问题。历史知识也具有时代的选择性。历史知识是人们通过长期研究,总结出来的事实及规律,时代给它打上了很深的烙印。历史研究是逐步接近历史真实的过程,但永远无法达到还原历史真实的目的。这就激发了我们进一步探索与研究的热情,同时这也是历史的魅力所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新的研究成果推陈出新。这就需要历史老师和学生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知识与能力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能力以知识为基础,因为解决问题和发展思维的能力不可能在真空中培养,必须以现实的知识为基础,而知识也只有上升到能力或技能才能真正成为人格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知识需要学习能力的培养,人需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就是以学习为对象,不断对学习进行自我监督、自我计划、自我控制、自我评价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很好地解决了学习上的困惑,对于发展人的思维和个性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分别做出了规定。初中规定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想象能力、评价能力、迁移能力”。高中规定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历史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新课程标准较好地体现了对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和体验性学习能力的要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应该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主,使学生的认知和学习策略不断建构,不断向前发展。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只有很好地认识了昨天,才能更好地把握今天和展望明天。历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国情,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健全的人格。
  1.证据意识。我们做事和看待事物都应重视证据,做到有理、有据、有节。
  2.历史意识。即把事件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看待,这为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方法(如我们应坚决反对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
  3.多元意识。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4.发展意识。科学的发展观使人和自然、社会和谐地向前发展。
  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互相依存的。在培养人文素养的现代课程要求下,如何把知识的传授与培养学生的能力结合起来,是我们今后不断探索的问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15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