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快乐课堂,幸福成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邹美娟

  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是师生展示生命意义与价值的舞台。充满生机的教育教学活动能产生智慧的火花,激发丰富的想象,加深师生的感情,形成快乐和谐的课堂。作为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语文课程,它的课堂更应充满快乐,更应通过有趣的识字、丰富的造句、生动的阅读、自主的作文,让孩子的心智在一段段求知审美的旅程中一点点幸福地成长。
  你看,“日”中间加一竖,不出头是个“田”,上出头便成“由”,下出头又成“甲”,上下出头则是“申”,课堂上,编字谜、找字游戏多有趣。再看,“小鸭在吃河里的鱼”又可以换成“河里的小鸭在吃鱼”。这些能够倒过来读的课堂改词换句比赛难道不有趣,不让你觉得快乐吗?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孩子在课堂上快乐着、幸福着、成长着,我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多燃“火苗”少用“水枪”,让思维燃烧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被点燃的火把。在课堂中,教师应该是广大学生头脑的点火者,而不是灭火者。教师有责任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愿,鼓励学生产生自己特有的体验。
  《蒲公英》是苏教版小语教材中的一篇童话故事,讲了两颗蒲公英种子不听太阳公公的嘱咐,去了金光闪闪的沙漠和波光粼粼的湖泊,结果一颗干死,一颗淹死。而其他种子听从太阳公公的话,投向黑黝黝的泥土,茁壮成长起来。课文蕴涵了“要听从正确教导,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这样一个道理:在学生读懂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后,为了巩固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某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师:假如你是一颗蒲公英种子,听了大阳公公的话,会怎么做?
  生1:我想落进黑黝黝的泥土里,也茁壮成长起来。
  师:好的,你能为自己选择最适合生长的环境。
  生2:我想去沙漠,到那儿去探险,锻炼一下自己。
  师:(略作思考)可以,你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冒险精神。
  生3:我想去湖泊,在闪闪点点的湖面上漂流多么舒服呀。
  师:你敢于尝试。不错!
  生4:老师,你说得不对。
  师:(愣了一下,微笑着)是吗?为什么?
  生4:因为蒲公英种子不是想到哪儿就能到哪儿,风把它吹到哪儿它只能落在哪儿,但它要努力生活。
  师:说得太好了。(老师带头为学生鼓掌)
  ……
  课上,有学生说想去沙漠,对于这个背离了标准答案的发言,老师没有立即打断,而是耐心倾听,这无疑给了学生求异的勇气、批判的锐气。老师的鼓励,唤醒了更多学生潜在的心智,产生了“老师,你错了”的独创灵气。生生、师生相互启发:凡事并非随心所欲。有时不能选择,无法改变,那就要学会适应,这里面蕴涵了一个多么深刻的生活哲理。
  在学生做出了有悖于“标准”的回答之后,教师要民主地接纳学生的标新立异。角度可以是多向的,理解可以是多维的,答案可以是多样的,价值取向更可以是多元的。其实,即使学生回答错了,要的也是引导而不是否定。老师给予恰当的评价、友善的尊重,学生得到的或许更多。创造性思维的火苗是经不起“水枪”一次又一次浇射的。教师要做的是点火,使学生的心中燃起智慧的火苗。
  二、多激“情感”,少做“注射”,让课堂灵动
  小学生有意注意能力不强。一节课四十分钟,如果教学的方式单一,效果最好的只是开始的二十分钟。如何让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持续更长一点,学生当堂信息记忆效果较好一点呢?
  据科学研究说,每个人的大脑都有四个主要脑电波在运作,最适合潜意识活动的是α波,只有α波状态才是取得高效记忆的最好状态。α波状态促进灵感,加快资料收集,增强记忆。大量的研究课题发现音乐是将大脑调到α波频的最有效的手段,音乐是通向记忆系统的“高速公路”。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教育家乔治・罗扎诺夫在这方面取得了惊人的研究成果。而此后的罗扎诺夫式的实践者们又发现:每个好的学习体验都有足够的口头鼓励,足够的音乐,足够的形象;屋子的环境、招贴画、身体语言、演讲的语气和积极的态度都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部分;没有比扮演某一角色去感知角色的认知领域更快捷有效的方法了……
  根据罗扎诺夫的理论,一堂精心安排的“综合课”可以仅用一半的时间完成相同的教学内容。其实这并没有什么捷径,只是因为他们觉得比较有趣。这里,音乐、美术的融入成功调动了师生的情感体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使整个课堂呈现生命的灵动。正是这些让学生开动所有的感官与所学知识相交相融的“他山之石”很好地激活了知识、激活了大脑、激活了课堂,使学生乐学、活学,直至学乐、学活。
  三、多留“余地”,少做“判断”,让生命成长
  在国家教育部的某年度工作会议上,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在报告中提到这样一个教学实例:课堂上,某老师问:“雪融化了是什么?”有学生回答:“春天来了!”对这么一种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回答,老师给出的结论竟然是错的,因为标准答案是“水”。这振聋发聩的事例,不能不引发我们教育工作者对教教育本身的反思。
  其实,很多东西是不能想当然地凭借固有的思维、以往的经验、标准的答案、权威的言论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对错评价。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观点只有不同之别,没有对错之分,学生可以争论,但老师不能简单地判断。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罗迦费・因格在总结他的成功经验时就特别强调:“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比如说最简单的关于“时间”、“宇宙”的概念,“时间是无穷无尽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不错,在我们看来这的确是最标准的、毋庸置疑的答案。可我却看到一篇介绍美国课堂教育的文章,一位小学生针锋相对的争论使他的博士老师心甘情愿地收回了这两句话。那个孩子的话其实很简单:“老师,你曾说过任何事物都有始有终,可宇宙为什么会无边无际呢?时间没有结束还好理解,怎么可能没有开始呢?”马上又有其他学生反驳:“宇宙如果有边有垠,又有谁证明过了呢?时间如果有始有终,它的始与终在那里呢?”如果在我们的课堂,这些学生被批为“胡闹”是肯定的,甚至会因扰乱课堂而被处罚。可那位老师除了赞扬学生的敢想敢说外,还更正了自己的说法,加上了“我认为”、“可能”的字眼。乍一看认为不可思议,对科学知识岂能如此迁就?其实完全不必担心,或许他们脑子里的更科学呢。而且,这里孩子得到了比内容更珍贵的东西:动力。思维的动力、信心的动力、探索的动力、自我实现的动力、创造未来的动力……这些动力正是孩子生命幸福成长的标志,这样的课堂才是孩子生命快乐成长的殿堂。
  为了语文课堂的芳香四溢、欢声笑语、激扬文采,我们要善于燃火,善于经营,善于评价,不断地“充电”,用满腔热忱的爱呼唤生命,用愉悦欢快的心情温暖我们的课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24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