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环专业燃气课程群的建设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始财 刘家友
摘 要: 为适应新时期燃气事业发展对燃气专业人才的需要,作者提出了燃气课程群建设思想,并对燃气课程群人才培养目标、建设思路、各课程定位进行了简要分析。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毕业生反馈信息,以及燃气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来看,燃气课程群建设是科学和成功的。
关键词: 建环专业 燃气课程群 建设思路 改革与实践
一、引言
1998年教育部将“供热、通风及空调工程”和“城市燃气工程”两个专业合二为一,更名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以下简称“建环专业”)。山东科技大学建环专业于1999年进行了专业名称调整,并逐步进行专业培养计划的修订、完善,于2005年正式实施新目录对应下的新课程体系,不分专业方向,全部专业课程均开设。而燃气课程在1996年就开设了几门选修课,从2000年开始开设燃气必修课,培养了一大批燃气专业人才。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国家不断加大力度进行能源结构的调整,重视天然气的开发、利用与城市燃气基础设施的建设,对燃气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从每年毕业生回校交流反馈的信息和企事业单位走访中发现,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思路清晰地掌握燃气全部主干课程内容非常重要。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对目前燃气方向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面向国家需求,培养新世纪燃气工程人才。这些年来我校建环专业燃气课程教师一直在探索和尝试燃气人才创新的教学模式,包括对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践环节进行改革。我们在广泛调研、交流讨论并结合其他高校工科专业的成功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建环专业办学特色,提出“燃气课程群”建设思路,并进行了相关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二、燃气课程群建设思路
燃气专业内容包括燃气气源―燃气输配―燃气应用三大模块,每个模块至少设置1―2门专业课程才能保证知识体系完整,为适应技术的发展可以开设1―2门燃气新技术选修课。2006年之前,我校建环专业开设了《燃气生产与净化》、《燃气输配技术》、《燃气燃烧与应用》三门学位课,以及《燃气供应》和《城市燃气气源》两门选修课。随着燃气技术的发展和课内学时的压缩,必须对原有的燃气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通过对已经开设的燃气课程教学内容的梳理发现,课程内容存在大量重复,特别是《燃气供应》课程重复率很高;新的技术内容缺失,课程程间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课堂教学和实验内容不匹配、课程之间内容脱节等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将燃气课程组成一个课程群,以便在一个完整的框架体系下统一规划、相互协调,构建科学合理的燃气教学体系。为此,从2008年开始,我们提出并实施了“燃气课程群”建设方案。
(一)燃气课程群人才培养目标
我们结合我校建环专业办学特色、地域和就业情况等,依据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意见,正确处理传统与创新、现实与规划的关系,制定出有竞争力的燃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仅体现了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而且体现了“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遵循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的原则,把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思想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环节之中,突出燃气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由此,确定的燃气课程群的基本教学目标为:了解燃气三大环节及其相互关系,深入掌握燃气有关的基本概念,以概念贯穿基本公式,以工程案例为导向掌握应用技术。了解主要的城市气源和原理,重点掌握天然气处理技术和政策导向的作用;掌握燃气输配技术、方法和管网系统规划思想;掌握燃气燃烧基本原理和主要设备,了解燃气应用新技术。
(二)课程群建设思路
结合燃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有限课时下将燃气专业主要内容有机地集成于2―3门课程中,既要体现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又要适应时代发展适当增删。合理地规划好燃气方向涵盖的知识结构和框架体系,正确定位课程的教学目标,把每一个知识点落实到每门课程的具体章节中。同时,处理好课程之间知识点的衔接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各知识点在不同课程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规划修订教材、教案和实验指导书。
2008年之前,燃气课程课堂授课124学时,实验4学时,课程设计1周。学时具体分布为:《燃气输配技术》32学时,课程设计1周;《燃气燃烧与应用》32学时,其中实验4学时。《城市燃气气源》和《燃气供应》两门课程共32学时。2008年后,燃气课程总学时缩减为104学时。在这种情况下,按照课程群建设思路,学时调整方案为:《燃气输配技术》增加到48学时,课程设计1周;《燃气燃烧与应用》课时仍为32学时,其中实验4学时。考虑到人工煤气使用范围的缩小,决定去掉《燃气生产与净化》课程,但是主要城市气源(管道气、液化石油气、压缩天然气等)内容放到《燃气输配技术》课程中。选修课整合为一门《燃气工程》24学时,主要包括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燃气系统工程。
(三)各课程的定位
《燃气输配技术》是面向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城市主要气源,系统掌握燃气输配系统的构成和基本理论、城市燃气管网水力计算与工况分析,了解各种常用设备的工作原理及设备选型依据;培养学生能够进行城市燃气管网规划,小区管网规划和城市门站(储配站)工艺流程、规划,以及工程施工、管理的能力。《燃气燃烧与应用》是面向设备开发和运行维护,使学生掌握有关燃气燃烧理论、燃烧方法和燃烧器设计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能够进行民用和工业用燃烧设备的设计、改进和运行管理的能力。《燃气工程》是面向燃气系统工程,使学生掌握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燃气系统的概念,以及系统优化,培养学生能够进行大系统的设计和管理能力。
三、实践与总结
燃气课程群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建环专业2006、2007和2008级本科生,并在每个学期末对教学实践和毕业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整理、交流和讨论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从总体来看,对燃气课程群的建设,实现了不同课程内容之间的合理衔接和关联,减少重复;每门课程内容高度集成和浓缩提炼,强化了概念的重要性,学生对概念和相应的公式深刻理解和掌握,避免了“死记公式,忽视概念”的现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不少学生考上研究生继续从事燃气专业的深造。自课程群建设以来,我校建环专业就业于燃气行业的毕业生逐年增加,从原来的7%增加到现在的20%以上。就业的燃气单位从原来的一个增加到现在的数个,包括新奥燃气、港华燃气、泰能燃气、绿洲燃气等多家知名燃气公司和一些市政设计院。更为可喜的是,由于我校毕业的燃气专业学生在新奥燃气表现突出,得到了集团公司高度肯定。从2009年开始新奥燃气集团与我校建立全面校企合作并建立教学实践基地,2010年我校建环专业为新奥燃气集团开设工程硕士班。这些成绩不仅标志着我校建环专业燃气方向的发展迈上新的台阶,而且充分说明燃气课程群建设思路是科学和成功的。当然,由于课程群建设的时间还比较短,加上经验不足,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深入开展,特别是亟待编写燃气课程群系列化教材和设计一套综合性燃气实验台。
参考文献:
[1]万臣,谢芳,胡泉.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群的建设与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1):33-36.
[2]俎云霄,王卫东,张健明,刘丽华,任维政.基于课程群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13):34-36.
[3]曹新鑫,何小芳,管学茂,王李波,廖建国.关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课程群建设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77-178.
基金项目:山东科技大学教育教学研究群星计划资助项目(qx1020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25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