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祁月娥

   摘 要:针对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数学信心不足等原因,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方面分析了中职数学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学习信心、优化教学过程、合理布置作业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提高中职数学教学效果的策略。
   关键词:中职学校;数学教学问题;对策
   一、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1.学生自身问题
   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认真,学习数学缺乏兴趣,意志薄弱,对学习成绩要求不高。与初中相比职高数学的难度加大,许多学生适应力差,学习情感脆弱,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不前,甚至丧失信心。
   2.学生基础知识薄弱
   表现在概念模糊,公式、定理、性质不清,更谈不上理解,各个知识点也互相孤立,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没有良好的审题习惯,加上分析能力差,运算能力差,基本上没有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
   3.学生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
   大多数中职学生他们课前不预习,个体自制力差,听课时精力不集中,又没有记笔记的习惯,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在问题面前往往茫无头绪,无所适从。只会简单识记、机械模仿,不能灵活运用。
   4.有的教师教学方法不恰当
   还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从头讲到尾”,谈不上对现代职业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没有根据职校生的素质基础、接受能力和学习需求等实际情况实施教学活动,在上课时照本宣科,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单一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到上课没劲,学习积极性低落。
   二、中职数学教学的对策思考
   1.加强目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
   数学教学的真谛,在于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是一种需要和享受。我们中职教师要把课堂教学的内容转化为切合学生心理需要的课题,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变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诱导、引发其产生“心欲求而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进取状态,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自然就提高了。
   2.创设问题情境,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恰当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才能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数学、主动探究数学。
   比如在讲解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介绍历史上关于高斯解答l+2+3+…+100=?的故事,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为了引入“指数”的概念,可设计这样的导入:“我手中的这张纸厚0.078毫米,对折三次,厚度不足1毫米,如果对折30次,厚度大约是多少?”学生们纷纷动手计算,他们的求知欲望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
   3.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中职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养成上课认真听课、爱思考记笔记的习惯,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而不好的学习习惯则偏离学习的心理规律,会妨碍学习的效果。在这些问题上学生若有了正确的认识,对于改进自己的学习习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教师要实现从“主宰型”向“指导型”的转变
   教师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好课堂教学,要给学生提供时间、空间和环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思维空间,有发挥才能、挖掘潜能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要由易而难,要选准起点放慢进度,要重视讲练结合,使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做到学有所用,循序渐进。在学生学习有困难、有疑问时,教师给予学生指导和引导。
   5.教师及时评价、表扬,稳固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的评价是形成学生“自我概念”的重要因素,而“自我概念”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关键变量,直接影响学生今后所能取得的成就。对于职校学生来说,他们一直缺乏成功的经历和体验,教师在学生解题过程中或回答问题时,都要竭尽全力去肯定学生们的一切,去赞扬他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鼓励他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
   6.合理布置作业,巩固知识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差,在布置作业时,要尽量减少“量”,注重“质”的提高。在布置作业时,选择能够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典型题目。同时,中职数学教学要注重数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在安排作业时,将数学作业题目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注重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中职教学体制的不断完善,研究中职数学中一些问题就特别得重要,我从中职教学中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教师教学方法落后等几个方面出发进行讨论,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激励中职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的激情、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评价等对策。
   (作者单位 江苏省阜宁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4212.htm